贵州省贵阳市第二中学、乌当中学-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2.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3.本卷共36题,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包括2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按照天体系统的层次,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天体系统,正确的是()A.①是河外星系B.②是太阳系C.③是银河系D.④是地月系【答案】D【解析】按照天体系统的层次,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天体系统,①是银河系,②是河外星系,河外星系与银河系是并列关系,A、B错误。③是太阳系,C错误。④是地月系,D正确。“It’snotjustplanet,It’shome”.是对地球在太阳系中地位的恰如其分的评价。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地球的普通性表现在()A.质量在八大行星中最小B.公转方向与八大行星不同C.与其他七颗行星的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D.太阳系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3.地球上有生物生存所需的温度条件,是因为()A.地球的质量适中B.地球的体积适中C.日地距离适中D.地球的卫星数量适宜【答案】2.C3.C【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地球的普通性和地球有生命的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题详解】地球质量、体积适中,并非质量、体积最小的行星,故A错;公转方向与其他行星相同,故B错;地球与其他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共面性,体现地球的普通性,故C正确;太阳系中唯一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为地球特殊性的表现,故D错。【3题详解】地球的质量适中为地球吸住适宜生命呼吸的大气提供了条件,故A错;地球的体积适中为地球吸住适宜生命呼吸的大气提供了条件,故B错;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故C错;地球的卫星数目与温度无关,故D正确。4.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①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③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④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源泉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答案】D【解析】【详解】太阳辐射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①正确。磁暴是由于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而形成的,和太阳辐射无关,②错误。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③正确。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状态下,发生核聚变反应,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是太阳内部核聚变,④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风能、水能本质上是太阳能。5.“”读南半球各纬度某时太阳辐射量分布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题。此时,乙地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A.黑子B.耀斑C.极光D.极昼【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南半球各纬度某时太阳辐射量分布曲线图为背景,涉及太阳辐射的分布,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详解】由图可以看出,乙地纬度较高,而极光是出现于星球的高磁纬地区上空,是一种绚丽多彩的发光现象,所以乙地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极光,故C正确。黑子、耀斑、日珥是太阳活动的标志,故A、B错。据图乙处没有太阳辐射,说明发生极夜现象,故D错。【点睛】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主要有太阳黑子、光斑、谱斑、耀斑、日珥和日冕瞬变事件等,由太阳大气中的电磁过程引起,时烈时弱,平均以11年为周期。“”处于活动剧烈期的太阳(称为扰动太阳)辐射出大量紫外线、x射线、粒子流和强射电波,因而往往引起地球上极光、磁暴和电离层扰动等现象。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6.图中四地的自转线速度()A.甲>乙>丙>丁B.乙>丙>甲>丁C.丙>乙>丁>甲D.丁>丙>乙>甲7.当北京时间为19点时,伦敦(中时区)的区时是()A.8点B.12点C.13点D.11点【答案】6.A7.D【解析】【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自转运动的特点和区时的计算,试题难度较易。【6题详解】读图可知,甲位于赤道、乙位于北回归线、丙位于40°N、丁位于北极圈。地球自转运动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所以图中四地的自转线速度甲>乙>丙>丁。故选A。【7题详解】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即东八区区时为19时,伦敦与北京相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