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展示带给学生的变化随着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及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到教学中。自从加强小组建设,落实小组评价后,学生在相互受影响中发展,各方面表现变化很大。以往我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许多问题,如:学生上美术课课不带画笔,我提前布置也没什么效果;课堂纪律松散,因为学生觉得这不是主课,妨碍老师上课等。这些问题都曾真真切切的摆在我们这些美术教师面前,成为了一种困扰。遇到以上问题时我不断批评,教育,可他们都是当时感动,下次照犯。为此我多次思索,寻求新路,新课改提倡的合作、探究学习给我带来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在合作学习中,每位学生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有对小组其他成员负责,也为小组团体的荣誉负责。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的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合作能力,行为规范意识得到大大的提高,真正实现了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同时,还给我提供了很多小助手,每个小组的助长都是我的小助手,因为他们得带好他们的小组,因此,课堂纪律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准备工具方面,他们也起到了督促作用。所以,我以前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启动后,学生的座位由原来的前后座位编排形式,转换为8人小组式。这样可以加强生与生之间的目光交流,便于语言交流,为合作学习创造了条件。小组合作学习是开放教育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一定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效率,达到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那么,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教师方面的因素: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目前教师们普遍采用的一种办法是利用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即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坐在一起,布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一下学习结果就算完成任务。实际上,这种所谓“小组合作学习”,仍停留在传统的“小组议论”的层面上。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搜集资料,提前思考,使学生对问题有一定的独立见解;除此之外,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还必须给予及时、适度的组织和调控,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然而,现实中有相当部分教师在实践操作中显得很茫然,缺乏小组合作教学的知识和技能。例如有的教师苛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广泛参与,只要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就让学生合作讨论;有的教师则经常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很少考虑每个小组各成员的学习、能力、性别等个体差异的均衡搭配;还有的教师片面追求形式,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教师就要求结束等等上述这些状况都无法让学生明白什么叫相互配合,分不清什么是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小组合作表面上轰轰烈烈,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实际上只是东拉西扯,甚至嬉闹说笑,缺乏实效。学生方面的因素:(1)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程度不均衡。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均衡,个别学生频频发言,大部分学生默默无闻、一声不响,成为“多余人”,这种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的“小组合作学习”,根本不能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也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而造成的原因主要是:①部分学生性格、能力、家庭背景及情感体验等因素不能很好的与别人交流,有较强的胆怯,羞涩心理而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②目前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私心理严重,自我为中心,普遍缺乏合作意识和机会;③学生的个人职责不明确;④有些学生不愿意当众暴露自己的思想。(2)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技能技巧。如果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之前没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没有激发学生合作的意识使学生领会基本的合作规则,有的学生就会不知道怎样才能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例如不知道怎样建立信任、如何正确清晰地与其他成员交流、如何解决冲突等等。这时学生相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