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方法课堂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科教学的共性,是我们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政治课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坚持知识性与思想性结合的教育原则,要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根据上述原则,结合《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一课,试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方法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请批评指正。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可以概括为:以问题为先导,以知识为载体,以材料为依据,以媒体为手段,以能力为重点,以学生为主体,以方法为核心,以觉悟为目的。一、以问题为先导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一方面与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动机有关,更重要的取决于学生是否有解决问题的需要。思维起始于问题,问题又是思维向新的问题进发的动力。在《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的设计中,首先我抛给学生一个问题:“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作为大学生如何更好就业?学生在毕业时遇到一些资料存放的问题,如何人解决?”这些问题的设计联系实际,生活中学生也听到很多毕业生就业的情况,可是学生很难自觉地把二者联系起来,通过这一个问题的设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然会愿意学,从而主动地去思考,而这个问题又贯穿整节课,或者说我们政府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二、以知识为载体知识和能力不是截然分开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力无非是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没有知识基础,能力就成空中楼阁。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论是思想政治课入门的途径,也是学科能力的载体。没有一定的学科知识,我们的学生就失去了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也就很难对复杂的现实问题做出理性的判断和正确的分析。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把握住基本概念、基本内涵等基本内容,尤其是把握其精神实质,如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等内涵。而且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三、以材料为依据材料进课堂,是政治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述解决民族问题时要求政府发挥其只职能》我给学生这样一段材料:“新疆打砸抢杀时间发生后,我过相关的职能部门及时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通过这种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材料,使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分析来引出理论观点,借此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推理能力;这样也可以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揭示知识点之间和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能力。四、以媒体为手段教学媒体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是一种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恰当的教学形式有利于理解教学内容,常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为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教学手段的选用是不能不考虑的。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更广泛地运用。这种教学媒体能实现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各种信息交互传递,并适度运用色彩来增加感染力,音响和动画结合增加逼真效果,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在本节课教学当中,多媒体又发挥了另外一项功能。在讲述“政府的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用多媒体播放实况资料,一方面使学生对民族问题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要在三十多秒的时间内回顾当时的紧急情况,因此最主要的是要借此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在这里多媒体功不可没。五、以能力为重点根据《课程标准》,政治学科能力可概括为依次提高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政治课教学中注重能力培养既符合政治学科的内在特点,也适应高考命题发展的趋势。而能力的培养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所以课堂教学中我选择了不同的材料,通过历史和地理材料的展示,进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