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中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教学资源问题研究摘要:我国教育部最近颁布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中,将《人工智能初步》作为选修模块正式列入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然而目前相关的教学资源十分匮乏。本文集中探讨了中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教学资源建设问题,包括师资培养、教材与课件建设、网上资源利用等。关键词:人工智能教学资源信息技术师资培养当今,人工智能的不少研究领域如自然语言理解、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智能检索、机器人技术、人工神经网络等都走在了信息技术的前沿,许多应用成果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人工智能的研究、应用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急切的需求[1]。据此,我国教育部在年4月颁布了新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其中《人工智能初步》作为选修模块之一被正式列入了信息技术课程之中,这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的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体现时代性特征的精神。然而,我国人工智能教育起步较晚,人工智能类课程仅在少数高校得以开设,相关的教学资源显得相对不足;而且,在许多中学都存在着信息技术课程师资不足学校硬软件设备有限等条件的制约,使得在中学开设独立的人工智能课程显得困难重重。是否具备充足的教学资源,将直接影响到中学人工智能课程的有效开展。因此,教学资源的建设已经成为中学人工智能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1.人工智能教育的师资培养有学者认为,所谓教学资源是指教学过程中,可以帮助教师增强教学效果的一切可供使用的辅助工作、设备及人员[2]。因此,师资也是教学资源的一部分。是否具备人工智能教育师资是人工智能课程能否开设的先决条件。我国目前的中学信息技术师资队伍成员庞杂,其中大多由中学物理或数学教师兼任或转行而来,少部分为师范院校信息技术专业或计算机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这些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基本上都没有接触过人工智能课程。许多教师对该课程教什么、如何教都不清楚,因此必须通过一定的学习来熟悉该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在现阶段,可以通过在职进修、短期培训等方式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人工智能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事实上,由于新课程标准将《人工智能初步》课程教学目标的基本点定位在了”“”解与体验的层面上[3],课程内容的深度和难度都不会很大。因此,具备一定信息技术教学基础的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培训来掌握中学人工智能教学所需的知识与技能。除了对信息技术教师进行培训,还应当注意结合高等院校配套课程的建设。例如,可以“”“”在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教育等方向的教育硕士专业课程中,增加一些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使得相应专业的学员在毕业后就能够胜任中学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工作。另外,针对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和计算机专业的信息技术教育方向的本科生,也应该开设人工智能课程。随着我国中学教师学历和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在不久的将来可以看到: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将被要求达到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或者相当的水平,而此时他们已在大学学过人工智能课程,因此可以胜任中学的人工智能教学工作。2.人工智能教育的教材与课件建设2.1文字教材与参考资料从年6月开始,教育部组织专家通过严格评审,指定了教育科学出版社等5家出版社组织编写包含《人工智能初步》在内的、符合新课标要求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上述教材已经在年上半年陆续完成并正式出版。近年来,我国开始逐渐重视对青少年进行人工智能的启蒙教育。一些相关书籍先后出版,它们可以作为中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参考书籍。例如,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的科普教育丛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十万个为什么》、昆仑出版社年出版的《高科技十万个为什么》等丛书中的《人工智能》分册;清华大学出版社年出版的青少年科学教育丛书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列中的《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化学工业出版社年出版的《高新技术科普丛书》中由戴汝为主编的《人工智能》等。此外,随着新课标的颁布,信息技术教育类杂志中也有一些相关的文章可供参考。例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年第10“”期刊载的高中人工智能教育专题中,就包括了:人工智能技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