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讨[摘要]实现高效化、高效率的教学,避免形式化、底效率的教学,这是我们课堂教学要追求的一种较高境界。本文从体育课堂教学的课前准备、驾驶课堂能力、教学反思与专业成长等方面,阐述以教师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锻炼身体,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教师正在孜孜不倦地钻研各种教学途径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笔者提出小学体育课堂要实现教学有效性广大教师要转变观念,剖析自己,根据课程标准,课前钻研教材备好课,在充分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和体育水平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的内容和任务,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后要注重反思和积累,提高个人的专业水平,努力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就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1课前准备,有效体育教学的根本1.1科学选择教学内容新课程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死板地教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学校的硬件设施。1.1.1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基础性体育源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现实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课堂。因而选择教材内容时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爱好,把运动技能生活化,并用创设生活场景、游戏活动、竞赛表演等学生喜爱的方式呈现出来。在体育教学“划龙舟”,将体育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体育的真谛。在本地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期间,都有划龙舟的习俗,纪念战国时代的爱国诗人屈原。教学中利用小海绵垫,人手一块,排列四路纵队,两脚左右分开坐在垫上,像条长龙,由最后一位同学将小海绵垫举起从头上方向前传递到最前方,最前方的同学接到垫立即放置地上并坐在上面,队伍依此前进一块垫坐下,后方同学将轮空的垫依法进行,直到最后一块经过终点线为胜队。使枯燥的体育问题变为活生生的体育现实,使抽象的动作知识变得具体有趣,从而拓展和活化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体育内容的亲切感,提高了教学的有效。1.1.2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教学内容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决定有效教学能否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课程标准指出:教材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充分考虑学生以有的经验,并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据调查,学生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一是怕累,二是缺乏喜欢的运动项目,三是没有养成锻炼习惯。为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发掘出更多更好的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以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1.3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与学校的体育设施相结合新课标突出强调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而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是客观存在的因素,每个学校的条件各不相同,加上学生的信息面来之较广,所选择的内容往往超过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过程中,首先得让学生对学校这些硬件条件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就结合我校实际煤渣操场外加几个篮球,学生再喜欢篮球也没用,篮球教学也无法开展。只能让学生根据内容所需要的器材,尽量让学生去发明、制作简易的器材来代替条件限制的器材,这样所选择的内容学习起来更有效果,教学意义更加深远。1.2合理组织队伍调动体育课与普通文化课不同,体育课堂教学中经常需要队伍调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课堂准备要充分。笔者曾上过一堂课,需从四列横队走成正方形。第一次课时,按照传统的队伍变换队形,学生虽能步伐整齐,步调一致的站好队形,可是时间花了不少,结果其它项目的练习时间就不够了。我想是不是一定要喊口令一二一、齐不走呢?带着这种想法,第二次课我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快速到达目的地,并能准确的找到自己的位置。话刚说完学生哗的跑开了。可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在短短的十几秒里就准确无误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这一过程中少了我的口令却多了学生的叫声和笑声。他们都争先恐后的要做最棒的一个,场面上多了一些“乱”,却比平时少用很多时间,而留给了其它项目时间,我又何乐而不为呢。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