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诊断方法从认识到治疗疾病的全过程,都贯穿着医生的思维活动,诊断是否正确、治疗是否恰当,反映了医生的水平和素质。(方圻)神经病学的诊断应达到四个预期目的①确定疾病的部位和病因;②判定和预测疾病的预后或转归;③如果为遗传性疾病,应向病人的亲属提供遗传咨询,以保证优生优育;④研究疾病现象,致力于治疗和预防。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原则1无论病情多么复杂,遵循临床诊断的基本步骤、获取准确无误、真实可靠的症状和体征是正确诊断的必要前提和基础。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原则21.定位诊断优先于定性诊断2.病史采集和神经系统检查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临床诊断方法3.通常情况下,只要正确应用临床诊断方法及程序,都能够获得正确的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原则34.有些疾病仅根据”综合征诊断+定位诊断”即可确定性质5.应运用科学灵活的临床思维方法(不同疾病可有相同的临床表现;同一疾病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提倡尽可能把每一病例归结为特征性综合征,有利于确定解剖学基础、缩小病因范围Ex:Wallenberg’sSynEx:Wallenberg’sSyn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步骤•病史+体检→临床资料(症状、体征)•应用解剖生理学知识→临床综合征•神经系统病灶定位•定位+起病形式.病程+辅助检查→疾病诊断•对病人的残疾程度进行评估,判断功能恢复的可能性能性。topicaldiagnosisqualitativediagnosisFunctionaldiagnosis神经病学相关知识的重要性•合格的神经科医生应当能够娴熟应用临床技能、熟练掌握获取临床资料的方法,还应具有丰厚的基础理论知识,这样才能通过正确的临床思维做出正确的疾病诊断。神经病学相关知识•神经解剖学:大脑皮层区及联系;感觉、视觉及听觉通路;颅神经;脑干及网状结构;边缘系统;自主神经、CSF通路等解剖结构•神经生理学:神经冲动;神经肌肉传递及肌肉收缩过程;脊髓反射活动及CNS的传递;神经元的兴奋、抑制及释放过程;皮质激活及痫性发作的形成•神经病理学:梗死;出血;脱髓鞘;损伤;压迫;炎症肿瘤;变性及发育异常等•遗传学和免疫学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感觉障碍(sensorydisturbance)•运动障碍(motordisturbance)•锥体外系病变(extrapyramidaldisturbance)•小脑系统病变(cerebellardisturbance)•反射(reflex)颅神经(cranialnerves)大脑(cerebrum)定位感觉障碍1感觉分类特殊感觉(Specialsensation)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一般感觉(Generalsensation)浅感觉:痛觉、温度觉、触觉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复合感觉:实体觉、图形觉、定位觉、重量觉和两点辨别觉等定位感觉障碍2传导通路(浅感觉)定位感觉障碍3传导通路(深感觉)传导束与躯干、四肢肌定位关系定位感觉障碍4•感觉障碍分类:按分布形式分4型1.周围型:呈片、块状分布的各种感觉损害。2.节段型:在四肢呈条形分布、躯干呈环形或披肩样分布。(后根、后角、前联合)3.传导束型:病灶水平以下的感觉障碍。(传导束受损)4.皮质型: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实体觉受损。(顶上小叶)定位感觉障碍5•周围神经损害1.单一神经损害:该神经分布区的感觉减退或消失,还可有疼痛、过敏等。(皮神经炎)2.多数神经损害:四肢远端对称性、周围型分布的各种感觉障碍(手套、袜套样)。(GBS)定位感觉障碍6•脊神经损害(节段性)1.脊神经节损害:病变皮节区感觉障碍,疼痛为主,可出疱疹。(带状疱疹、骨肿瘤等)2.脊神经后根损害:相应区域疼痛、感觉缺失。(椎间盘脱出、髓外肿瘤等)定位感觉障碍7•脊髓损害11.后角损害:病灶侧节段性分布的痛温觉缺失。(脊空)2.灰质前联合损害:双侧节段性分布的痛温觉缺失,触觉保留。(髓外肿瘤、脊髓出血等)3.后索损害:病变水平以下传导束型深感觉障碍、感觉性共济失调。(脊髓痨)定位感觉障碍8•脊髓损害24.脊髓半切损害(Brown-Sequard’sSyn):病变水平以下同侧传导束型深感觉障碍、对侧传导束型浅感觉障碍。(髓外肿瘤、脊柱骨折等)5.脊髓横贯性损害:病变水平以下传导束型深、浅感觉障碍。(脊髓炎等)定位感觉障碍9•延髓病变(交叉型)病灶同侧节段型面部痛温觉障碍、对侧肢体传导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