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根底一、本章根本内容框架二、本章重点内容概述本章重点内容包括:1.掌握货币的形式、特征、层次和货币本位制度〔1〕货币的形式和主要特征形式流通在的现金活期存款支票特征或性质直接用于支付,即期、实时结算,流动性最强,不记名,人们普遍接受,以国家法律为发行保证,中央银行信用,无收益或收益较低。流动性次于现金,记名,商业银行为会付款人,能灵活支取,可转账,但需要一定的程序,收益校低,平安性较高。属于即期支付的范畴,流动性较强,购物时通常从银行帐户上借记后才能取货,支票本身不是货币,支票存款才是货币。支票付款人是商业银行,支票可以提现或转账,可记名也可不记名;支票收益低,除银行外,还有商业支票,但后者具有一定的风险。银行卡〔借记卡〕记名,银行卡本身不是货币,银行卡项下的存款是货币,属于即期,实时支付;可以提现或转账,收益低,风险小。单用途借记卡旅行支票信用卡定期存款汇票如卡〔磁卡〕、饭卡、交通卡,类似现金,不记名,无收益,丧失后有被别人使用的风险。集汇票、本票、支票的功能于一身具有小额消费信贷功能流动性差,是潜在的购置力,支取需要一定的程序,记名,银行为付款人,有一定的收益,平安性较强。无条件支付命令,可以开出即期和远期两种,可以作为转移存款的凭证,即用于转账结算,有汇款功能,有记名和不记名之分。远期汇票经承兑可以贴现无条件支付承诺,有即期和远期两种,可用于、抵押和贴现。银行本票通常平安性较高国债、企业债券、人寿保单、、等,可记名也可不记名,变现需要一定的程序,比银行存款收益高,除国库券外其他债券有一定的风险现钞;无收益,境内无法使用;有价证券;有收益,但也有风险,兑现需要一定程序;票据;无收益或低收益,可调动存款账户,远期票据可以进行贴现;存款收益较低,平安性较高需要一定的金融市场本票有价证券〔2〕货币层次一般来讲货币层次区分如下:①现金〔Mo〕。②狭义货币〔M,〕。M,由M。加上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构成。③广义货币〔M:〕。M:由M。加上准货币构成。④M,是指M:加上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发行的负债。⑤M。是指M,加上各种流动性较高的非金融部门发行的负债。〔3〕货币的本位制度一国的本位制度,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其本位货币的价值,赋予其在市场上强制流通的能力,并将本位货币作为商品、劳务交换、债务债权清偿及会计核算的计量单位的一种货币制度安排。如果一国本位制度中规定货币单位受等量金属或他国货币等价的约束,成为标准本位制。如果以纸币为币材,其价值由法律所赋予,不与一定金属保持等价关系,那么称为自由本位制度。金属本位制是本位货币与一定量的贵金属保持等价关系的本位制度。根据贵金属的种类,可以分为金本位制、银本位制、复本位制〔同时采用金银两种本位〕。金本位制是本位货币与保持一定比价关系的本位制度,又可细分为金币本位、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三种根本形态。银本位制是本位货币与白银保持一定比价关系的本位制度。而复本位制度那么是同时采取两种货币作为本位货币,实行复本位制的国家,往往是产量缺乏以满足货币供给,而以白银作为补充的国家。不兑换纸币本位制是指不与任何金属保持固定的比价关系,而以纸币为本位货币的制度。这种货币由政府中央银行发行,通过法律赋予其无限法偿性。因为不与一定金属保持等价关系,因此货币供给量不受金、银产量的约束,具有较大的供给弹性。但正是因为其货币供给由国家控制,可以无限制扩大,因而在不兑换纸币本位制度下更易发生通货膨胀。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不兑换本位制。2.存款货币与信用创造根据信用创造主体不同,可以分为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政府的信用创造和非银行机构的信用创造。〔1〕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的信用创造客户往银行存入现金将使得银行活期存款增加。所谓现金,包括纸币、铸币、票据、在其他银行的存款。客户往银行存入的这局部现金称为“原始存款〞,银行获得“原始存款〞后,会将原始存款再贷给客户或用于投资〔如购置债券〕,此时获得现金的客户或原债权持有人在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是由银行系统创造出来的,称为“派生存款〞。派生存款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