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姚县实验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课时教案学科:生物教师姓名:王顺昌检查审批意见:检查人:授课年级八年级授课班级9班授课时间2014年10月9日星期第节课题第3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分析活动“凯巴森林”,寻找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同时探讨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2、记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寻找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2、通过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的分析,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人为的干预是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明确自己及人类在保护生态系统中的责任。学情分析学生对生态系统、食物链及食物链中某一生物的变化会影响其它生物的变化有了一定认识,对本节内容有一定铺垫,在此基础上,重点让学生明确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教学重点知识点方面1、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2、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方法技能方面观察法、推理法、归纳法。教学难点分析凯巴森林被破坏的原因。1预习提纲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教学设计过程与方法一、导入新课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把人工种草的实验区用网子罩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草吃光了,而未加网罩的天然草场,牧草却生长良好。请解释原因。二、展示学习目标【板书】三、开展自学活动自学指导(一)---------合作共赢分析P82-83“活动”填写表格内容.(生物数量变化)植被减少增加减少严重受损草场沙化黑尾鹿增加减少迅速繁殖10万只连续减少8000只瘦小,衰弱肉食动物增加减少大量捕杀自学指导(二)---瞄准要点,各个击破.自学P84,独立回答下列问题:1、画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找出关键词,读两遍。生物与非生物、能量、生物与生物、相对稳定平衡2、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的原因是什么?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2自学指导三自学指导(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独立阅读P85,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稳定性被破坏的原因是什么?2、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其中,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最严重的因素是什么?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引种不合理四、教师精讲:引导学生分析凯巴森林中各种生物发生的数量关系。五、当堂训练巩固训练:----趁热打铁一、我能填。1、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的状态,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生态系统能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但当外界干扰因素太大,生态系统依然会失去它的稳定性,由此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的。3、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和。其中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旦遭到破坏将给人类自己带来极大的危害,所以在生产生活中,人类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中发挥重要作用。二、我能选。1、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A、数量不改变B、比例不改变C、数量和所占比例相对平衡D、数量暂时平衡2、据报载,几乎每年都有至少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B、天敌过多C、动物病害D、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3、保护池塘生态系统的最佳方案是()A、禁止捕鱼B、适时放养小鱼C、适时捕捞小鱼D、适时捕捞成鱼4、在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生态系统内要使其中的动物长时间存活,必须提供()A、太阳能B、足够的有机物C、氧气D、水分35、人们不正当地干预自然生态系统,如盲目围湖造田、开垦草原和造单纯林,其共同特点是()A、破坏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B、更加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C、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得以保持D、丰富了生态系统的食物链6、生态平衡被破坏的主要因素是()A、生物繁殖力强,而生存条件有限B、自然灾害C、人类在森林中捕杀动物D、人类的活动不按生态规律办事7、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相对稳定的,这是因为()A、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制约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生产者总是数量最多的D、人工控制的结果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