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淄博模拟)“”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为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如果时光回到160多年前,面对西方列强大肆向中国输入鸦片,烟毒肆虐的情况,中国政府最初的应对是()A.弛禁B.重治吸食C.多管齐下,虎门销烟D.鸦片输入合理化解析:鸦片战争前夕,西方列强大肆向中国输入鸦片,掠走大量白银,并严重摧残着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面对这种局面,清政府派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并在虎门海滩销毁。答案:C2“”.英国通过《南京条约》附件《虎门条约》取得了领事裁判权,这意味着()A.中英两国之间的贸易纠纷由英国领事解决B.英国领事享有对《南京条约》的解释权C.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D.英国领事可以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领事裁判权概念的理解,领事裁判权是指英国人在中国触犯刑律,由英国领事按照英国的法律裁决,这是对中国司法权的破坏。A、B、D三项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答案:C3.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覆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A.表明英国对清政府存在着明显的歧视B.使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C.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近代化D.反映出《南京条约》是一个屈辱的条约“”“”“““解析:照会、申陈等都是近代的外交用语,平行照会使清王朝被迫放下天朝上”国的架子,这些外交礼仪及用语的变化,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答案:C4.(·济南模拟)下面漫画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揭示了《南京条约》的签订()A.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签订的B.是英国侵略中国的不平等条约C.清政府是一个卖国求荣的政权D.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信息主题的把握能力。图中的平等谈判,但手中握枪是关键信息,说明清政府被迫签定,它恰恰揭示了这一条约的不平等性质。答案:B5.185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为万国工业博览会剪彩,充分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同时也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基于这种需求,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在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需求的是()A.勒索大量赔款B.协定关税C.开放通商口岸D.割占香港岛解析:学生容易因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理解不够准确和审题不清而误选C。开放通商口岸能满足列强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但如果不迫使中国降低关税,这样的需求很难甚至不可能得到满足。答案:B6.1951“”年,周总理指示圆明园遗址要保留,地不要拨用了。保留圆明园遗址,是因为它()①是近代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②是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③具有热爱世界和平的教育功能④标志着封建专制堡垒的土崩瓦解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解析:圆明园遗址是近代列强侵华的见证,它被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与封建专制堡垒的土崩瓦解没有直接关联。答案:D7“.一个侵略者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庄严华贵之区,且曾为高贵朝觐之殿,经此吞灭一…………切的火焰,都化为云烟了园门和那些小屋,也一个不留我们已经完成这项工作,便……”再回到北京去所有年深日久,精美绝伦的建筑和物品,都一齐牺牲了。据此分析,他参加的侵华战争应该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从所给的材料可知,侵略者火烧的是圆明园,因此,他参加的侵华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答案:B8.(·韶关模拟)“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陈旭麓所说的轰是指()A.鸦片战争B.洋务运动C.中法战争D.中日甲午战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中世纪是传统封建社会的代名词,代表着愚昧和落“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进入近代史,开始了被动的近代化的历程,因此是被轰出中世纪”的。答案:A9.这个条约的签订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