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讲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和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东北四校联考)“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C.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解析:本题考查理学与先秦、秦汉儒学的关系。A项是理学与先秦、秦汉儒学的共性,不属于创新;C项是指董仲舒的新儒学,不选;D“”项不属于理学的创新,不选。理学是在吸收佛教和道家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全新的儒学体系。答案:B2.(·北京海淀期中)“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C.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D.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解析:理学强调的理是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理学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成为官方正统儒学,故C项错误。答案:C3.右图反映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A.救国治国之术B“”.天理C“”.知行合一D“”.民贵君轻“”“”“解析:知行合一是王阳明提出的,民贵君轻是荀子提出的,二程的主要思想是天”理。答案:B4.(·威海模拟)——在今天的台北有一风景区阳明山,它以前叫草山,蒋介石到台湾后,由于崇拜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所以改名阳明山。王阳明是()A.理学的集大成者B.心学的集大成者C.三教合一的集大成者D.首先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理解能力。以阳明山的来历为切入点考查王阳明的思想成就,独具特色,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其他三项均与之不符。答案:B5.“”桃园三结义是罗贯中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名篇。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在涿郡桃园,祭告天地,结为异姓兄弟。以后他们都忠实地坚守着这个承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罗贯中笔下的这种思想直接源于()A“”.仁政思想B“”.天人感应思想C.宋明理学思想D“”.经世致用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罗贯中是我国明代时期的小说家。当时理学是官方哲学,这一思想注重民族气节和做人的品质,强调重义轻利。他笔下的这种忠义思想来源于理学思想。答案:C6.(·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解析:顾炎武的这一思想体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点,主要抨击的是当时的君主专制制度,不是统治思想和经济政策。这一思想重在激发人们对国家兴亡的社会责任感。答案:B7.王夫之是明清时期我国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他认为天下惟器,无其器则无其道,这里的器是指()A.客观存在的事物B.人们感知事物的器官C.万物发展的规律D.进行科学试验的仪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释历史概念的能力。王夫之认为主观认识都是由客观现象引起“”“”的,故天下惟器,无其器则无其道,说明了人们认识事物要以客观存在的事物为观察研究的依据。答案:A8.(·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宋代朱彧在《萍洲可谈》中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该记载表明,指南针在宋代已经用于()A.地理研究B.天文观测C.迷信活动D.航海辨别方向“”“”解析:从材料信息舟师识地理、阴晦则观指南针可知这一时期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答案:D9.新中国60周年国庆阅兵式中,100—毫米突击炮、新型远程火箭炮、歼10、空中预警机等一些新装备盛装亮相。追溯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