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组织与性能变化一回复与再结晶回复:冷变形金属在低温加热时,其显微组织无可见变化,但其物理、力学性能却部分恢复到冷变形以前的过程。再结晶:冷变形金属被加热到适当温度时,在变形组织内部新的无畸变的等轴晶粒逐渐取代变形晶粒,而使形变强化效应完全消除的过程。第八章第一节加热时的变化第一节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组织与性能变化二显微组织变化(示意图)回复阶段:显微组织仍为纤维状,无可见变化;再结晶阶段:变形晶粒通过形核长大,逐渐转变为新的无畸变的等轴晶粒。晶粒长大阶段:晶界移动、晶粒粗化,达到相对稳定的形状和尺寸。第八章第一节加热时的变化第一节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组织与性能变化二显微组织变化(示意图)第八章第一节加热时的变化SmithWF.Foundationsof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McGRAW.HILL.3/E第一节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组织与性能变化三性能变化1力学性能(示意图)回复阶段:强度、硬度略有下降,塑性略有提高。再结晶阶段:强度、硬度明显下降,塑性明显提高。晶粒长大阶段:强度、硬度继续下降,塑性继续提高,粗化严重时下降。2物理性能密度:在回复阶段变化不大,在再结晶阶段急剧升高;电阻:电阻在回复阶段可明显下降。第八章第一节加热时的变化第一节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组织与性能变化三性能变化第八章第一节加热时的变化SmithWF.Foundationsof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McGRAW.HILL.3/E第一节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组织与性能变化四储存能变化(示意图)1储存能:存在于冷变形金属内部的一小部分(~10%)变形功。弹性应变能(3~12%)2存在形式位错(80~90%)驱动力点缺陷3储存能的释放:原子活动能力提高,迁移至平衡位置,储存能得以释放。第八章第一节加热时的变化回复再结晶第一节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组织与性能变化五内应力变化回复阶段:大部分或全部消除第一类内应力,部分消除第二、三类内应力;再结晶阶段:内应力可完全消除。第八章第一节加热时的变化第二节回复一回复动力学(示意图)1加工硬化残留率与退火温度和时间的关系ln(x0/x)=c0texp(-Q/RT)x0–原始加工硬化残留率;x-退火时加工硬化残留率;c0-比例常数;t-加热时间;T-加热温度。第八章第二节回复第二节回复一回复动力学(示意图)2动力学曲线特点(1)没有孕育期;(2)开始变化快,随后变慢;(3)长时间处理后,性能趋于一平衡值。第八章第二节回复第二节回复二回复机理1低温回复(0.1-0.3Tm)移至晶界、位错处点缺陷运动空位+间隙原子消失缺陷密度降低空位聚集(空位群、对)第八章第二节回复第二节回复二回复机理2中温回复(0.3-0.5Tm)异号位错相遇而抵销位错滑移位错密度降低位错缠结重新排列第八章第二节回复第二节回复二回复机理3高温回复(>0.5Tm)位错攀移(+滑移)位错垂直排列(亚晶界)多边化(亚晶粒)弹性畸变能降低。第八章第二节回复第二节回复二回复机理第八章第二节回复SmithWF.Foundationsof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McGRAW.HILL.3/E第二节回复三回复退火的应用1回复机制与性能的关系内应力降低:弹性应变基本消除;硬度、强度下降不多:位错密度降低不明显,亚晶较细;电阻率明显下降:空位减少,位错应变能降低。2去应力退火降低应力(保持加工硬化效果),防止工件变形、开裂,提高耐蚀性。第八章第二节回复第三节再结晶一再结晶的形核与长大1形核a.亚晶长大形核机制(变形量较大时)亚晶合并形核亚晶界移动(长大)形核(亚晶蚕食)b.凸出形核(变形量较小时,<20%)晶核伸向小位错胞晶粒(畸变能较高区域)内.第八章第三节再结晶第三节再结晶一再结晶的形核与长大1形核a亚晶长大第八章第三节再结晶亚晶合并亚晶蚕食第三节再结晶一再结晶的形核与长大b晶界凸出形核晶界弓出形核,凸向亚晶粒小的方向.第八章第三节再结晶1.小变形量的弓出形核机制当变形量较小时,由于变形不均匀,相邻晶粒的位错密度相差可以很大,此时晶界中的一小段会向位错密度高的一侧突然弓出,如图。晶界弓出部分是原晶界的一小段,两端被钉锚住,如图b.此晶界由Ⅱ位置移动到Ⅰ位置,扫掠出来的体积为dV,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