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王明太讲者简介职职称及职务:主任医师、教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医疗协作办主任。主要社会兼职(现任):河南省医学会急诊医学专业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委(连任,2015年5月);河南省医师协会急诊复苏第三届委员会副会长(连任,2012年7月);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分会第一届急诊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2015年7月);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第二届急救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2015年9月);河南中西医结合学会首届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2011年8月);河南省医院管理协会第二届急救中心(站)分会常务委员(2013年5月);中国初级创伤救治培训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中心副主委;(2010年);河南省急诊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副主委(2012年6月);《中国实用医刊》(中华医学会系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委员(2011年11月)。联系电话:13503717607电子邮箱:wangmingtai@yeah.net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5月6日表示,中国每年因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者20万人左右,受伤人超过80万,居世界第一。这还不包括其他创伤。已成为城市的第四位和农村的第五位死因。随着交通业和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创伤的发病率还会有较大的增长。所以,创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创伤的救治目前已成为急诊医学及创伤外科面临的重要任务。创伤失血性休克是创伤的主要致死原因,其早期救治是降低创伤死亡率的关键所在。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今天主要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主要表现及诊断2.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时机3.失血性休克早期救治的主要措施--液体复苏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主要表现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主要表现为低血压状态。其严重的容量失衡状态,一是由于存在着实质脏器的破裂、血管的断裂、创面的外渗、骨折断端的丢失等严重的液体损失;二是休克所致的血管麻痹扩张、容量增加;三是血管通透性改变、大量血浆外渗的转移性丢失等。致使血容量明显不足,客观表现出血压下降的状况。创伤失血性休克的诊断问题创伤性休克的诊断一般不难,重要的是要作出早期诊断。待到血压下降才诊断休克,有时可能已经太晚。凡遇到大量失血、失水或严重创伤时,均应想到休克发生的可能。在观察过程中,如果发现患者有兴奋、烦躁不安、出冷汗、心率加快、脉压缩小、尿量减少等,则应认为已有休克。如果患者口渴不止,神志淡漠,反应迟钝,皮肤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呼吸浅快,脉搏细速,收缩压降至12kPa(90mmHg)以下和少尿等,则应认为已进入休克抑制期。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时机失血性休克是严重创伤时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如果不及时有效地治疗,将会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如ARDS、MOF等甚至死亡。及时的抗休克治疗可以阻断恶性循环。重视和加强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救治,对其预后有重大影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时机“钻石”4分钟心脏复苏:对有心跳停止的伤员要争取在4分钟内进行基本的CPR。可控制的出血、解除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应该在急救“铂金”10分钟内完成。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要在30分钟以内得到有效干预:给予液体复苏。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时机首先,因多发创伤、骨折、脏器破裂、血管损伤引起的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多在伤后1~2h内死亡;其次,由于患者病情危急、进展快,不允许休克期拖延过久。机体长时间处于低氧和低灌注状态时,所引起的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释放易引发脏器功能衰竭。因此国内、外学者公认在伤后1小时是抢救伤员生命的最佳时期,即谓之“黄金”1小时。应抓紧伤后1小时的“黄金时间”进行救治(给予快速救命性手术)。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液体复苏传统的复苏方法是主张积极快速复苏,并使用正性肌力或血管活性药物以尽快恢复血压,即积极(正压)复苏或即刻复苏(immediateresus—citation),但近年来随着休克病理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对组织体液和氧代谢的深入研究,这些传统的休克液体复苏方法正受到挑战。提出了一些新的液体复苏方法,包括①限制性(低压)液体复苏、②延迟性液体复苏和③低温复苏的概念。正压复苏和低压复苏传统观念认为,对失血性休克复苏的标准方法是尽快、尽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