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基础性作业的有效性【摘要】:优质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巩固、深化所学知识,有利于学生智力和创造能力的开发。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有效性作业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伙伴也由始至终有作业的相伴。课堂学过的新知,如若没有课后的巩固,孩子们是很快就会忘记的。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又小、识字量又较大,若不适当的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加以巩固,孩子们所学的知识很快便会还给教师。但针对低年级孩子年龄小的特点,作业又不能只是一味机械抄写,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的作业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和满足的心理体验。有效的作业设计能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学习的能力及获得情感的体验。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外作业应该形式多样,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关键词】:作业识字语文兴趣人教版低年级语文教材倡导的是“多认少写,提早阅读”的识字教学理念,识字量比较大。第一册下册每课需认识9~14个生字,全册识记800个汉字,其中250个会写,550个字不仅要求在本课中能认读,还要求能逐步过渡到在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能认识。这给我们的教与学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使学生主动识字以达成识字教学的目标,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来巩固课内识字,激发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布置的作业感兴趣,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为了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教师在作业设计上要灵活多样,多增加语文实践性作业。将过去单一的白纸黑字的书面作业模式改进为可以辅以图画、照片、手抄报、互联网资料,甚至是手工制作、植物叶片等等来表现,用创作的乐曲来表现。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角色去模仿、体验情境。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和想象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的、精彩纷呈的作业。变单一作业为多元作业,让学生竞展风采。我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课外识字的兴趣1.充分利用好“识字园”。为了保证本学期550个识字量,我们利用在教室的后黑板开辟了一块“识字园”。“识字园”是用泡沫板做的,使用起来比较方便。那么,“识字园”上贴些什么呢?每周发一张A4纸,学生把自己动手搜集、剪贴的字词做成识字剪报,在每周的语文兴趣活动课中,以四人为单位进行小组交流,读给同学听。一人读,三人听,组长负责将不会念的字圈起来。然后,统计好字数,交给老师抽查。对于识字多的学生,我就让他把识字报放在实物投影上,读给全班同学听。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可以说,每一张剪报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2.认同学的姓名。将班级所认识学生的姓名制成姓名报,让学生互相认认,不认识的向同学本人请教。然后,贴在识字园中展示自己的成果。3.生活中识字。上学路上认认路牌、店名;进校园后认认标语、科室的牌匾;到商店购物时认认商标、包装盒上的字;外出游玩时认认名胜介绍、亭子石刻上的字;家庭休闲认认电视、报刊杂志上的字等。这样,不经意中扩大了识字量。4.对课文中相关内容的拓展。学了本课的生字后,根据构字特点让孩子去找找有相同部件的字,记入识字卡。也可以根据字的意义,让孩子去找找具有相同意义的字,或找找与之相对的字等。认识了书本“语文园地一”中的姓氏用字后,可以有意识地提供给孩子一些亲戚、朋友的姓氏用字认认。二、作业设计上灵活多样,多增加语文实践性作业1、听一听在我设计的作业中,常有一项是听父母讲一个故事。如上完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家听父母讲一个故事,从听故事中进一步了解课文,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学生能通过直接感受家长的语调、语气的变化和体态语言的变换去深刻感受语言的情感,同时在理解课文的背景下,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人生认识。长期训练,学生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词汇,还能不断增强语感,提高听的能力。2、画一画画图是一件能激发低年级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事情。一年级的学生识字量有限,他们心里的想法如果用纯文字来表达,难度是非常大的。学生们要表达出某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