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心得体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论文姓名:孟雪静(石家庄铁道大学人文学院石家庄050043)读《哥达纲领批判》的心得体会摘要。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这篇文章中,通过对劳动、个人劳动所得以及社会总产品的分配的深入分析,尖锐地批评了拉萨尔的机会主义路线和铁的工资规律,批判了拉萨尔妄图通过“国家帮助”来解决社会问题的荒谬论断,提出了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的学说,深刻地阐明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路线和科学的共产主义原理。关键词:劳动所得社会总产品无产阶级革命专政机会主义《哥达纲领批判》的原题为《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它主要是先把德国工人党纲领的一些纲领性的文件罗列出来,然后再对其进行一一分析。对其不恰当的地方做了一系列尖锐的批评,对纲领中的很多不可操作的东西进行了纰漏。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而因为有益的劳动只有在社会中和通过社会才是可能的,所以劳动所得应当不折不扣和按照平等的权利属于社会一切成员。”是存在着极大的漏洞的,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而对于“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这种说法马克思指出: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的源泉。如果,一个劳动者拥有了他要劳动所必须的对象和生产资料的时候,那么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也就是说只有一个人一开始就以所有者的身份来对待自然界这个一切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第一源泉,把自然界当作属于他的东西来处置的时候,他的劳动才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因而才能成为财富的源泉。而《德国工人党纲领》中直接就说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就肯定了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占有并掌握在了无产阶级工人的手中。然而,在当时的资本主义时代,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是掌握在资本家的手中的,劳动者根本就不占有这二者。因此,即使工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财富和文化来,创造出来的第1页共5页财富也不是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是被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所无偿占有。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除了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之外,包含着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自然界也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从一定意义上说,自然界是人们进行劳动的物质前提,没有自然界人们进行的劳动就没有依托。马克思在这里的意思主要是在说明《德国工人党纲领》在对资产阶级的批判上不够彻底,有很大的妥协性在里面,它忽视了自然界创造财富的前提,也就是默认了在资产阶级社会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合理性。马克思对“劳动所得应该不折不扣和按照平等的权利属于社会一切成员”也作了尖锐的批判。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所得是不可能不折不扣的和按照平等的权利属于社会一切成员的。首先,劳动所得不可能是不折不扣的。如果我们把“劳动所得”这个用语首先理解为劳动的产品,那么集体的劳动所得就是社会总产品了,而从这个社会总产品里面应该扣除以下几个部分:(1)用来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2)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3)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而在剩下的总产品中的另一部分是用来作为消费资料的,在把这部分进行个人分配之前,还得从里面扣除:(1)同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2)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3)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等设立基金,也就是现在属于所谓官办济贫事业的部分。因此,“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已经不知不觉地变成“有折有扣的”了。也就是说人类要想生存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如果把“劳动所得”不折不扣的分光吃净,社会再生产便要中断,人类便无法继续生存。所以说“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是十分荒谬的。其次,劳动所得也不可能按照平等的权利属于社会一切成员。在马克思看来,所谓的“平等”和“公平”都是有阶级性的,在阶级社会里不存在各阶级都能同样接受的“公平的”分配。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者断定是“公平的”分配,对无产者来说就是不公平的分配。离开阶级观点谈“公平”完全是第2页共5页违背马克思主义的,是不能够实现的空谈。要想公平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哥达纲领批判》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