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体质与治未病(一)学生VIP免费

体质与治未病(一)学生_第1页
1/41
体质与治未病(一)学生_第2页
2/41
体质与治未病(一)学生_第3页
3/41
体质与治未病(一)体质与治未病(一)师晶丽教授师晶丽教授概述概述引言中医体质学术发展史中医体质学说的三个关键问题体质及其分类影响体质形成的因素中医体质辨识的应用与意义引言引言引言引言人与人之间存在体质差异。每个人对自然界感受的程度不一样,事物应对的情况也不一样。由于个体体质存在着差异,所以不同人适合不同的养生方法。你知道自己是属于什么体质吗?你知道自己是属于什么体质吗?如何根据体质治未病?如何根据体质治未病?如何根据体质进行养生?如何根据体质进行养生?中医体质学术发展史中医体质学术发展史先秦至西汉时期先秦至西汉时期中医体质理论初步形成时期。代表:《黄帝内经》其初步奠定了中医体质学术理论的基础;东汉时期东汉时期中医体质理论临床应用的初步开创时期;代表:《伤寒杂病论》其使中医体质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初步的应用;三国至两宋时期三国至两宋时期中医体质理论得到进一步累积与发展。王叔:为中医体质理论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对特禀质的描述丰富了体质病因理论;孙思邀:在体质与饮食养生的研究方面有着突出贡献;钱乙:为后世对小儿体质的认识和干预提供了临床依据;陈直:在《养老奉亲书》中对老年人的体质特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金元时期金元时期中医体质理论有了新的突破。刘完素:提出“治病求本”的思想。对老年体质也有新论;张从正:在体质理论的应用方面阐述了祛邪即扶正的辨证关系。同时也提出了“养生当论食补”的体质养生理论;李东垣特别强调饮食失调对体质的影响。首创调治气虚体质的益气升阳法。朱丹溪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论点。明清时期明清时期中医体质理论在临床上的应用日趋成熟。代表人物:张介宾、叶桂。侧重于研究体质与发病、体质与辨证、体质与治疗用药等的关系,在体质分类上,也转向了临床病理体质的分类法,从而更适合中医临床的需要。总之,这一时期是中医体质理论得到更快发展和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时期,但依然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学术体系。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后期至今年代后期至今在以王琦教授为代表的广大中医体质研究者持续三十年的不懈努力下,中医体质学术的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伴随着中医体质学的创立,中医体质理论体系得以构建,并不断发展和完善,取得了不少阶段性成果。12标准建立标准建立《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试行标准(2004.6-2009.3)《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类型的判定根据转化分进行•转化分数:0-100分•偏颇体质判定:转化分≥40分,判定为“是”;30-39分,判定为“倾向是”;<30分,判定为“否”13《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2009年4月9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国家标准化委员会领导出席发布会王琦教授及课题组成员答记者问2005年“基于因人制宜思想的中医体质理论基础研究”课题成为国家973计划项目,标志着中医体质研究得到科技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认同,进入了国家最高科研层次。2008年1月“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的研究及其应用”获得了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如今的中医体质学研究,正以自身主体性与开放相容性为发展模式,以新兴交叉学科的面貌,在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异军突起,必将对中医药临床实践、养生、预防及康复医学产生深远影响,也必将成为与国际医学对接的新理论。中医体质学说的三个关键问题中医体质学说的三个关键问题中医体质学说的三个关键问题中医体质学说的三个关键问题体质可分论体病相关论体质可调论16体质的形成与先天、后天多种影响因素相关。遗传因素的多样性与后天因素的复杂性使个体体质存在明显差异,导致了体质呈现多态性特征。而同一社会背景、地方区域或饮食起居类同的人群,其体质形成又表现出群体趋同性,二者形成了“体质可分”理论基础。人的体质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可变性。通...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体质与治未病(一)学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