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准确性和简洁性。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根据数对确定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中根据数对确定位置。3、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坐标的思想与对应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4、体验确定物体位置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用数对表示位置。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数对,初次建模。1、认识行与列(1)初步感知,学生描述师:一进我们的校园的宣传栏上,有我们学校教师靓丽的风采照,仔细观察老师在什么位置?【生1:做在从左数第7排第4个;生2:在从右数第4排第4个;生3:从左数第4排从下往上数第1个。】同样一个位置,角度不同,有不同的说法。怎样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确定位置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确定位置。(板书:确定位置)(2)确定规则,规范描述师:确定位置,首先要以观察者的角度去观察。确定位置一般用到:列和行。那你认为怎样是列,什么是行?生:竖着看为一列。横着为一行。师:一竖排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称作一列。(指名)【示课件】用手势指一指哪是一列刚才同学们有两种数法,从左面数或从右面数。在生活中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定一般情况我们从左面数起。这是第一列,想一想这是第几列?这又是第几列,【示课件】(板书:从左往右数)那么老师的风采照在第几列?(第7列)师:每一个横排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行。【示课件】用手势指一指哪是一行?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前往后数的。(板书:从前往后数)想一想第1行在哪里?第3行呢?我在第几行?(第4行)(3)巩固内化,形成表象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列和行,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规定列和行的?师:现在谁能用数学语言准确地介绍一下老师风采照的位置?(板书:第5列第1行)师:第3行请起立,第四行请起立。(学生按老师的口令起立)谁站了两次?为什么?(生:我既是第三行,又是第5列的)师:如果再让第2列和第5行起立,谁会站两次?(学生思考,回答)2、由实物图抽象为点子图【示课件】请大家注意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生:教师照片变成了圆点了。师:你认为这样表示有什么好处?生:容易数出列和行。(几列、几行)。师:这样由照片变成点子图确实比原来简洁、清楚了。你还能指出那是第1列和第一行吗?【示课件,进一步感知列和行】3、创造符号,认识数对师:请你在点子图上表示出老师的位置。(生交流)数学的一大特点是简练。刚才我们用一句话表示了老师风采照的位置,你能不能把这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变得再简练一些呢?(小组讨论后交流。)【生1:可以用“第7列第4行”表示;生2:也可以用“7列4行”表示;生3:用74表示更简单;生4:那在7和4之间加个点;生5:可以在5和1之间画条竖线;……】师:同学们说的方法都很好,很有创意。为了交流的方便,我们可以用一对数这样表示(7,4),数学上把这一对数称为数对(板书:数对),其中第一个数表示的是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的第几行。读的时候我们说老师风采照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七四。3、尝试练习:座位中的数对,深化理解(1)你的位置怎样用数对表示呢?先自己想一想再告诉你的同桌。互相检查。(2)抽查:129;请第3列的同学站起来大声说出自己的位置是怎样用数对表示的?(生交流)这些数对有什么特点?(列相同,行在变化)8218;请第5行的同学站起来,说出你们的位置是怎样用数对表示的?(生交流)这些数对有什么特点?(行相同,列在变化)402;那么现在【示课件】请下列同学站起来。观察这些数对有什么特点?(列和行都在变化,列和行一样。)【同学们真的很动脑筋,表现很出色】(3)下面我们做个小游戏,我说数对请这个同学站起来,其他同学判断,师说:(3,5)(5,3)师:这两个数对都是有3和5组成,为什么有两个同学站起来?而且一个在这儿,一个在那儿?(生交流)教师小结:数对有两个数组成,第一个数表示的是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的第几行,两个数不能调换位置。教师说(4,)教师:为什么没人站起来?(为什么站起来那么多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