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在外伤大骨瓣开颅术中应用安全性分析孙洪涛吴焕成程世祥李兆麟张赛*【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结合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减张缝合在颅脑创伤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对试验组(195例)和对照组(192例)患者术后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癫痫等并发症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试验组术后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及癫痫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异物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中应用生物型人工硬脑膜进行减张缝合硬脑膜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关键词】颅脑创伤;人工硬脑膜;外伤大骨瓣开颅术;[Keywords]Craniocerebraltrauma;Artificialduramater;Standardlargetraumacraniectomy;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由美国Becker教授等人提出,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应用,目前已成为治疗颅脑创伤后顽固性高颅压的有效手段,应用广泛[1,2]。传统的方法是将硬脑膜充分敞开、悬吊,不予缝合[3]。尽管面临术后解剖结构完整性遭到破坏,并发症多等问题[4,5],但减压充分,手术费用低,在中国相当部分地区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仍沿袭使用。近年来,外伤大骨瓣减压术结合人工硬脑膜减张缝合硬脑膜可以有效恢复颅腔的密闭性,逐渐被业内专家所接受。但与传统术式比较,安全性如何?何种人工硬脑膜更适宜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尚无定论。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195例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中硬脑膜进行生物型人工硬脑膜(海奥,烟台正海生物)减张缝合病例,及192例硬脑膜充分敞开、未行修补患者进行分析及对照研究。现汇报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收集2009年1月至20011年12月我院颅脑创伤后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的患者共387例,应用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减张缝合修补硬脑膜缺损(试验组)195例,未行硬脑膜修补(对照组)192例。387例患者均属于重型颅脑创伤(GSS≤8),损伤类型有脑挫裂伤,急性硬膜下血肿,弥漫性脑肿胀,脑内血肿,不包括单纯硬膜下血肿。均符合大骨瓣减压术手术标准[3]。试验组男性150例,女性45例;平均年龄43.83岁;对照组男性130名,女性62名;平均年龄41.74岁;2.方法与步骤1.1手术方法:所有患者手术均采用全麻插管,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放射状或弧形平滑剪开硬脑膜,清除颅内血肿及挫伤、坏死的脑组织,用双极电凝仔细止血,沿骨窗边2缘悬吊硬脑膜,依据骨窗及硬脑膜缺损面积大小,实验组选用生物型可吸收硬脑膜,规格为3cm×4cm、4cm×6cm及6cm×8cm大小不等,用4/0号丝线减张缝合,避免遗留空隙,对照组患者术后硬脑膜沿骨窗周围悬吊,充分敞开,未行修补。1.2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如皮下积液、异物反应、颅内感染、癫痫及发热天数;对择期行颅骨修补患者记录术中情况(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术中出现硬脑膜破损病例,如有可能将修剪下的残缺硬脑膜送检病理。1.3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18.0进行数据处理。实验组与对照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均数(发热天数)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1.两组病例术后并发症的比较:试验组的皮下积液、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癫痫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异物反应的发生率和平均发热天数在试验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由此可见,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结合生物型人工硬脑膜进行减张缝合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表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皮下积液异物反应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癫痫发热天数组别例数率(%)例数率(%)例数率(%)例数率(%)例数率(%)(sx)实验组84.142.1115.6105.163.14.55±3.20对照组2513.000.02412.52513.02010.44.41±3.12统计量865.92242.22533.52326.72316.82443.0tP值P=0.002**P=0.134P=0.019*P=0.007**P=0.004**P=0.658**P<0.01,*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2.2.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寻找各种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见下表:表2不同手术并发症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OR值95%CI应变量(Y)自变量(X)偏回归系数(B)标准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