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体会点滴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明确地把“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放在教学目的的第一位,这就为我们上高中音乐欣赏指明了力向,我在上高中音乐欣赏课时,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教材,围绕教学目的,面向全体学生,为提高同学们的鉴赏能力做了一些努力,下面谈谈我的体会。一、高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逐步趋向成熟.凡事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看法、认识但这些见解、看法、认识不一定完全是正确的。比如他们对一个人是否具有音乐才能往往喜欢这样说:“我没有音乐细胞”、“我没有音乐这方面的才能”。他们的依据就是自己唱歌五音不全,对于乐器一窍不通,于是乎得出以上结论。其实这是他们对音乐才能的片面理解,他们把是否能掌握与表演音乐作品的能力作为一个人是否具有音乐才能的标准,而不知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悟解的能力也是音乐才能的重要能力,而这恰恰是我们高中音乐欣赏的目的所在,主要的就是要提高鉴赏音乐的能力。二、高中音乐欣赏课如何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也就是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我认为必须从高中生的实际出发,不能单纯理解“参与”为可见可听的律动、歌唱,面更重要的是发展独立思维能力,每个人都能积极地“动脑筋”。高中生较初中生有出色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能感受和体察别人的情感。而音乐作品则“最完美的表达了人类的普遍情感”(戴里克.柯克)这就使高中生与音乐作品的距离不是太远。高中生有较强的成人意识,你让他们再做拍手、跺脚的律动,显然会引起他们心中的反感,无助于感受、体验、理解音乐,而适得其反,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安排的活动与思考,灵活变通,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同学们讨论都很热烈。各抒已见,集思广益。有一组方案是这样:用我们江南特有的狮子舞、江南风格的民歌欢迎各国来宾,洽谈时针对各个不同国家的朋友可播放日本的《樱花》、意大利的《我的太阳》、奥地利的《蓝色的多蹈河》等等,使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这样做利用“中学生受同伴群体的影响较大”的学习心理.使每个同学的鉴赏力都有提高。三、欣赏、分析音乐作品时,有关组成音乐语言的要素讲解不要面面惧到,一次讲一、二个就可以了。也就是突破口要小,面容量要大。仍以音乐与生活这一课为例,音乐要素只讲两个:速度、力度,欣赏了两首进行曲,两首摇篮曲。两首进行曲是《欢迎进行曲》、《婚礼进行曲》,两首摇篮曲是勃拉姆斯的和孟加救国的古老民歌。这些乐曲的旋律,同学们都比较熟悉,有的可说巳达到耳熟能详的程度,但他们只是感官的愉悦,还只是一种感性的欣赏,而我们则应该帮助他们认识音乐语言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从理性的角度来鉴赏音乐作品。所以在欣赏《欢迎进行曲》时,我请同学们注意乐曲的速度、力度及基本情绪,更仔细一点,速度、力度在乐曲中是否一贯到底?带着问题欣赏。同学们的注意力更集中,欣赏更投入,问题的答案也不难得出。同学们的话语说出对音乐的喜爱,对高中音乐课的欢迎。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努力钻研大纲,钻研教材,想方设法,提高同学们的鉴赏力,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一得之见,恳请同行不吝指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