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教案《图形的平移》宛城区瓦店镇二中苏珍2014.6.16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各种丰富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图形的平移现象并了解平移的概念。(2)理解平移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3)理解平移是由移动的方向和距离所决定。2.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概括等过程,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概念。(2)渗透运动变化思想和归化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和欣赏图形平移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并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平移由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决定,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教学难点: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并引入课题出示投影1.2.3.4,师生共同欣赏日常生活中美丽插图。讨论它们在做什么形式的运动?(平行移动)从而引出课题“图形的平移”(板书课题)。二、探究平移概念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图形的平移并展示图形平移的概念。提问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平移的例子?学生举例后展示问题。下列运动形式是平移的有哪些?电梯里人的升降钟表上指针的运动北京奥运会上张怡宁在领奖台上手臂的摆动体操运动员在单杠上的转动出膛的子弹沿着水平直线的运动电风扇叶片的转动三、探究评议的性质展示四幅图片:小狗拉盒子在地面上跑,小朋友玩滑滑梯,电梯上上下下迎送来客,以及传送带上的电视机,每一幅设置的问题都是围绕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大小形状和位置在平移前后是否改变,从而探究出平移的性质。1、图形的平移是由()和()决定。2、平移不改变图形的()与(),它只改变图形在平面中的()。3、平移过程中图形上每一点都沿()的方向移动了()的距离。即时巩固:对平移定义的巩固1.2.3.4.5.(见课件)。四、师生合作,探究新知(1)回忆如何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提问学生到黑板上演示,然后展示投影并强调画平行线时,△ABC沿着直尺平移到△A’B’C’的位置,进而引出对应点、对应角、对应线段。(2)能否具体描述△ABC是如何平移到△A’B’C’的?也即如何确定图形平移的方向与距离?引导学生探究出平移的方向即对应点移动的方向,平移的距离即对应点移动的距离。即时巩固:1.课本第113页试一试2.课本第114页第3题3.我的反应最快(见课件)五、随堂检测1.2.3(见课件)六、合作交流1.2.3(见课件)七、拓展延伸1.如图,已知长方形的长是2cm,宽是1cm,点E是AD的中点,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图见课件)2.如图所示,一块蓝色正方形板,边长18cm,上面横竖各两道红条,红条宽都是2cm,问蓝色部分面积是多少?(图见课件)八、谈谈你的体会和收获?1、了解平移的概念,注意图形平移的对应点,对应角,对应线段的识别。2、图形的平移是由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决定。3、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它只改变图形在平面中的位置。4、平移过程中图形上每一点都沿相同的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九、作业课本第113页第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