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课中“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指导策略精读课是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基本课型,在精读课中指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一、阅读顺序的多角度阅读顺序有以下三种:(1)循序阅读;(2)变序阅读;(三)以点带面。根据课文特点和个人的阅读习惯,可以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1、循序阅读所谓循序阅读,指的是按文章的叙述顺序沿着作者的思路去读。阅读时,可以把课文分为几个部分,然后一部分一部分深入地阅读。每篇课文都可以用循序阅读的方法。2、变序阅读所谓变序阅读,就是不按课文的叙述顺序,而是先抓住文章结尾或文中的重点部分,如,重点段、过渡句阅读理解,然后在其的牵动下,理解全篇。变序阅读,从重点的地方突破,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深刻性,也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如,《一夜的工作》,可以先理解课文结尾部分,特别是点题的句子:“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然后联系上文思考: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我”有什么感受?《赵州桥》一文的教学,可以先抓住“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一过渡句,然后分别找出写“坚固”和“美观”的部分加以领会。3、以点带面所谓以点带面,就是抓住文中可以拎起全文的关键词句,把全文的主要内容串起来,把文章的主要思想内容抓住。如,《桃花心木》一文,通读全文以后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哪个词语最重要?找到“不确定”这个词语以后,再启发学生思考:课文写了哪两方面的“不确定”?应该怎么做?(老天爷下雨“不确定”,给树苗浇水也应该没有规律;遇到的生活“不确定”,要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从而凸现阅读重点,丰富阅读经验。二、阅读方法的多角度1、朗读涵泳所谓朗读涵泳,就是动情朗读和揣摩体味。朗读,能得语言的声韵之味,情趣之味;揣摩,能得语言的思辨之味,体会到语言的表达之美。如,《向往奥运》文中激情飞扬,应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作者发自内心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奥运精神的向往。此文又具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应引导学生很好的揣摩体会。如“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是一句很平常的话,作者却用它在篇末独立成段,戛然而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思考:这一天指的是哪一天?为什么用上“终于”这个词?通过对课文的揣摩,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申奥成功的不容易,当这一天终于到来时,作者再也抑制不住澎湃的激情。“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是作者激情潮水般地倾泻。2、疑问思辩疑问思辩,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首先是从疑入手。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可以由题质疑:“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意见相反的话分别是谁说的?作者有什么感受?其次是带疑读书,要带着上述问题认真读书,寻找答案。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是真正阅读的开始,也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2、比较阅读比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深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和体味文章表达之妙的方法。比较阅读,可以是同一篇文章中的遣词造句的比较,思想内容的比较,也可以是同别的文章的内容上、形式上的比较。如,《荔枝》的结尾句是“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可以让学生想想去掉这句话和保留这句话,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认识到有了这句话,表达对母亲的无限怀念,能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没有这句话,表达的效果就明显削弱。又如,细节描写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另一个显著特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细节描写的作用,可以把课文中描写母亲吃荔枝的一段话同概括地写的话(后面的一段话由教师设计)加以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可以深切地体会到细节描写对表情达意的作用。毛泽东的咏梅词可以同陆游的咏梅词比较,体会毛泽东的伟大的胸襟。教材中许多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课文,都可以进行比较阅读。4、表达阅读表达阅读,是精读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将阅读内容、阅读感受等表达出来,以深化阅读、增强阅读体验。表达阅读包括口头表达阅读和书面表达阅读,二者均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口头表达可以是复述,可以是模拟导游,模拟采访,也可以是模拟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