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从现在开始江西上饶万年梓埠中心小学李文娟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进城打工谋生的农民工越来越多,于是,农村小学中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体——留守儿童。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我所接触的学生80%都是留守儿童,小孩从一出生起就被扔给了老人家,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的关爱和呵护,虽说老人家也爱小孩但终究不能替代父母。这部分孩子,其生存、安全、教育等一系列问题日益严重,他们大多学习成绩不佳,品质素养及个性发展不良,在教育过程中还存在配合难、养成难、沟通难的问题。笔者就日常教学中接触的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作如下分析:(一)、学业方面1、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整体偏低。由于留守儿童监护人多为老人或妇女,其整体教育的水平较低,不能担负起指导儿童家庭作业的能力,使得留守儿童在家中没有辅导功课的人,所以留守儿童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2、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没有培养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而儿童自身的自控能力又差,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在学习中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我班大部分留守儿童不能自觉复习功课,必须在有人督促下才能复习一小会儿,且不认真。有些留守儿童干脆不学习,吃完饭就跑出去玩,回来就看电视而且看到很晚,早上又起不来上课就迟到。3、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尤其是学习成绩不太好的留守儿童,受到父母外出打工的影响,认为不学文化知识也能像自己的父母那样挣很多的钱,学习态度转变。而父母由于文化程度低,同时受社会上金钱至上观念的影响,认为能挣到钱就是好样的,而不能意识到读书对孩子的长远发展的影响,也不鼓励孩子多读书,有的甚至对着孩子说读书没有用,使得孩子产生了读书无用处的思想。错误的观念导致孩子的学习动机不强。(二)、品德方面多数外出打工的父母都会觉得亏欠子女,在时间上不能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就只能在金钱上给予补偿。这就使大部分留守儿童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坏习惯。由于缺乏父母的教育指导和祖辈们的溺爱,使他们养成了不知道感恩的心理和觉得别人爱他是应该的,自己接受也是应该的想法,不知道去回报爱和关爱他人,这滋长了他的自私心态和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至于生活能力较差这是由于祖辈的溺爱和父母的疼爱造成的,大到衣服小到袜子都是由长辈来洗和整理,家务活从不让孩子碰,长此以往孩子形成了好吃懒做的恶习,把尊老爱幼的品德抛之脑后。由于身边没有大人的约束而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经不起各种诱惑,拿着父母的钱去网吧、买零食等等。还有部分留守儿童产生了厌学情绪,在家不听从管教,在校不遵守纪律,并出现旷课、逃学、打架等现象,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些恶习,不加管教他们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三)、心理问题1、自我封闭,性格孤僻。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开,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他们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2、情绪失控,容易冲动。小学的留守儿童年龄小,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人,情绪欠稳定,再加上意志薄弱,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和冲动。有些儿童总感觉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情就斤斤计较,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也易于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严重者往往还有暴力倾向。3、认知偏差,内心迷茫。少数留守儿童认为家里穷,爹妈没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由此产生怨恨情绪和偏激想法。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他们,导致情感隔膜。他们难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未来感到茫然。多数儿童进取心不强,纪律涣散,再加上家里无人辅导,学习成绩普遍较差,逐渐逃学、辍学,以致过早地流向了社会。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教育问题,但它更多的应该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在呼唤学校、教师更加关心留守儿童的同时,也应该唤起政府及社会对他们的关爱,需要全社会的力量来协调管理、综合解决。作为学校的一名教师,笔者提出以下教育对策:1、用心关注留守学生,调查了解留守情况,建立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