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讲演稿。讲演,是一种强调阐明观点和宣传效果,并注重感情感染的论说方式。讲演稿属于论说文的范畴。教学《为人民服务》的要求是: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朗读和默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老师应该从“深文浅教”出发,花一番功夫设计教学方案。一、教师讲述背景材料。出示课题后,让学生看课文后面的练习第二题:“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对谁讲的”然后由教师简明地讲述有关资料: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对敌作战不断取得胜利的同时,各解放区都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对支援战争、减轻群众负担、巩固和扩大解放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八路军战士张思德(属中共中央警卫团)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1944年9月5日因炭窑崩塌而牺牲。9月8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召开大会,毛泽东同志在追悼会上发表了著名的讲演《为人民服务》。二、引导学生初读课文。1.全文生字少,学生初读时不会有困难。但是,课文有不少由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在理解上却有困难。教师除了要提示他们查字典独立理解一些词义(如“鸿毛”“固”“或”“卖力”等)外,还应出示小黑板补充一些注释,如“司马迁”“法西斯”“精兵简政”等。学生第一遍读课文,要求他们抓住词语,初步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2.为悼念张思德,毛泽东同志在讲话中对张思德的革命精神进行了热情赞扬,同时对他的牺牲表达了哀悼之情。组织学生第二遍读课文时,要他们思考课文中哪些段落直接表达了讲演人对死者的评价和悼念。课文的第一、二段表达了对张思德的评价:张思德生前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第五段表达了讲演人的哀思。3.要求学生重点阅读第三、四段,并画出表达主要意思的句子: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一切革命联合会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4.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通读全文,概括地说说各个段落的大意。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是毛泽东主席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张思德同志1933年参加红军,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后来担任中央警备团的战士。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9月8日,中央警备团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毛主席同志在会上作了著名的演讲,这就是《为人民服务》。学情分析:本文实际上讲了人活着为什么的问题,是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的极好材料。在学生掌握中心后,进一步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读。以加深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理解,同时认识思路清楚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2、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新词。3、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学习生字新词。2、认识写作背景,初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简介人物、背景。1、揭题2、简介人物张思德,1932年参加革命,是中央警卫团的战士,经过长征,负过伤,是个忠实地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因大生产运动的需要,被派去烧炭,因炭窑倒塌而牺牲。3、简介背景这是毛泽东主席在中央警备团举行的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当时正处于艰苦的抗日战争阶段,困难很多。毛泽东同志在追悼张思德的同时,讲述了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团结起来,争取抗战的胜利。标签:六年级教案二、自学课文1、读准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司马迁鸿毛李鼎铭鸿毛——鸿雁的毛。愈事物微不足道。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所:处所、地方。买力——尽量使出自己的力量。追悼会——开沉痛的怀念死者的会。2、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三、检查预习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纠错。2、说说毛主席为什么写这篇文章?文章的观点是什么?四、再读课文,抓住中心。1、自读课文,用“~~~~~”画出全文的中心句。2、学习第一节3、自读第二节,思考:(1)这段有几句话?每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