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世说新语》课外文言文专项二(附答案)《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复习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世说新语》是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咏雪1、重点字词解释(1)内集:家庭聚会。(2)儿女:子侄辈。(3)讲论文义:谈论诗文。(4)俄而:不久,一会儿。(5)骤:急,紧。(6)欣然:高兴地样子。(7)差:大致,差不多。(8)拟:相比。(9)未若:比不上。(10)因:凭借。2、课文翻译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谢道韫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3、重点内容(1)文章开头第一句总括了谢太傅一家咏雪的背景,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2)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热闹的家庭气氛。c美妙的雪花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C、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6)本文的中心思想:本文通过谢家儿女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同时也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二、陈太丘与友期1、重点字词解释(1)期行:相约同行。(2)期:约定。(3)至:到。(4)去:离开。(5)乃:才。(6)戏:玩耍。(7)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8)委:丢下,舍弃。(9)引:拉。(10)顾:回头看。(11)君:对对方的尊称,可译为“您”。(12)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可译为“我的父亲”。(13)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可译为“您的父亲”。2、课文翻译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友人便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他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骂道:“真不是人!跟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3、重点内容(1)陈元方两次回答的话表现了他怎样的特点?第一次彬彬有礼、落落大方;第二次不卑不亢、据理反驳。(2)陈元方认为友人的“不对”表现在哪两个方面?请用原文回答?两个方面:A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B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自己概括:言而无信,待人无礼。)(3)友人“下车引之”的原因是什么?友人听了元方的话感到惭愧。(4)陈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不失礼:因为元方年仅七岁,他个性率真,还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并且友人犯错在先,对小孩不应求全责备。(或失礼:友人知错就改,元方应原谅他,但元方却置之不理,对长辈不敬。)(5)这则小故事一共写了哪几个人,任选其中你喜欢的一个,写出他的性格特征。A陈太丘:正直守信。B友人:无信、无礼、无义,但能虚心接受批评,知错就改。C陈元方:聪明机智、落落大方、明白事理、个性率真。(6)这则小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做人要守信用、讲礼貌,只有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8)本文的中心思想:本文记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他的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同时也告诫人们,做人要讲信用,为人要方正。2《世说新语》课外文言文专项二姓名:班级:一、管宁割席管宁、华歆(某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予非吾友也。”[注释]席:坐具、坐垫。轩冕:轩,大马车;冕,大礼帽。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__________(2)管挥锄与瓦石不异____________...(3)又尝同席读书____________(4)有乘轩冕过门者_____________..2、翻译句子。(4分)(1)华捉而掷去之。(2)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