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大课堂】高考生物大一轮总复习第五讲生态工程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3一、选择题1.生态农业是一个在生态上自我维持的农业生产系统,其特点是在保持和改善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求得最大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农业中食物链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大大提高了B.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高C.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D.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对病虫害一般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A[生态农业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复杂了,但食物链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变,A选项错误。]2.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C[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要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但能量利用率不高。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容易导致环境污染。开垦湿地,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3.同学们在“设计某地人工生态林”时提出以下观点:①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树木种类;②尽量增加树木种类;③选择树种时注意不同品种生长的高度。上述观点提出时遵循的主要生态工程建设原理是()A.协调与平衡原理B.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整体性原理答案C4.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D[在原有的气候条件未发生巨大变化之前,可在原有的土质上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并实行封山育林,减少人为因素的破坏,是使已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的最好措施。]5.(·杭州名校模考)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③④D.③④⑤B[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对土壤造成破坏,农药对人有害;开荒辟地、围湖造田,使草原或森林、湿地被改造,破坏了生态系统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相违背的。我们可以合理开发现有的生物资源寻找新的粮食资源,合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提高粮食产量,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等。]二、非选择题6.(·徐州调研)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前往市郊调查农业生态系统后,经过交流和修改后绘制出了下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你认为该生态系统是否达到良性循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2)根据生态系统的________原理来设计,才能实现该生态系统内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3)如果将农作物的秸秆当作燃料烧掉,与上图做法主要差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沼气池中存在的生物在其细胞中存在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5)如果要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设计该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时,可以根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间________的原理,科学增加农田中的________。解析(1)该生态系统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实现了良性循环。(2)农业生态系统设计的原理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3)秸秆作燃料烧掉,人类不能利用其中能量,降低了能量利用率。而秸秆作饲料和发酵的材料,人类能够利用其中的能量,提高了能量利用率。(4)沼气池中存在的生物主要是原核生物,细胞中只含有核糖体。(5)抵抗力稳定性大小取决于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和营养成分。答案(1)达到了良性循环,因为在该生态系统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