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第二框追寻高雅生活情趣本节目标1.高雅的生活情趣来源于什么?2.陶冶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条件,基础,重要途径分别是什么?3.怎样对待好奇心理?4.怎样看待从众心理?5.我们的基本任务和主要生活内容是什么?6.情操的含义是什么?7.高尚情操的表现有哪些?(1)(2)(3)(4)8.我们应该如何追寻高雅生活?(怎样培养高雅生活情趣)(1)(2)(3)(4)(重点)幽默小故事:周总理“妙语答记者”•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周恩来总理介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和我国的对外方针政策,并谦和地请记者们提问题。•一位西方记者问道:•“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句问话,实质是讥笑我国贫穷。周总理不动声色的回答:•“中国人民银行货币资金嘛,有十八元八角八分。”•这一回答使全场记者为之愕然,场内鸦雀无声,静听总理作解释:•“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为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的人民币,合计为十八元八角八分。”•周总理的话,引起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好奇心有助于问题的思考和科学的发现但好奇心过强容易误入歧途,沾染一些不良行为,如吸毒、赌博等活动3:想一想、辩一辩1、好奇心强=好事?坏事?结论: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好奇上,还要善于将好奇心转化为深厚的兴趣,从而培养自己的高雅的生活情趣。问题:怎样对待好奇心理?P761、班上近来有些同学穿了一种新式样的鞋,林林认为那种鞋非常时髦,也让妈妈去买,其实他还有一双新鞋没有穿呢。2、爸爸批评李妮:“不要别人怎样做,你就怎样做,要有自己的主见。”李妮不服气,认为自己如果不和大家一样,别人会不愿意和他一起玩了。你如何评价林林和李妮的行为?别人说好,我就要试试,这是一种什么心理?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活动4:情景设置问题4:怎样看待从众心理?P77结论4:我们要学会鉴别不同的情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盲目从众,跟着“群体”参加无意义甚至对身心健康有害的活动,会使我们陷入庸俗的生活情趣中,不利于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三、丰富的文化生活日本有个叫本村九一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制造凡人的方法是极为简单的。那就是让孩子热衷于某一事物,只要这一点就足够了,对任何事物都不着迷,都不感兴趣,这就是凡人的特征。”那么,有人推理说,制造平庸的人也是如此,只需对平庸之事感兴趣;制造浮躁轻飘之人亦然,只需对什么都保持三分钟兴趣。所以,我们应该尽量从丰富的文化活动中,领略生活的真正意义和情趣。接下来我想调查一下同学课余生活状况。1、你除了双休日、节假日以外,每天拥有的课余时间为?A1-2小时B3-6小时C6小时以上5、你对双休日的业余生活满意吗?A满意B一般C无聊D不满意大家认为自己的文化生活怎么样?丰富吗?以后应该怎么办?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第三个内容4、你觉得你的业余生活怎样?A满意B一般C无聊D不满意3、你的业余生活大部分时间用来做什么?A睡觉B看书C逛街D社团活动E其他2、你的课余时间安排在哪一方面最多?A学习B上网娱乐C运动D其它活动: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说:中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好课堂知识,没有必要花时间去陶冶情趣,这样会分散学习的精力。大家赞同他的观点吗?问题:高尚情操的表现有哪些?P79结论:(1)热爱祖国的情感(2)爱护集体的情感(3)承担责任的情感(4)匡扶正义的情感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追寻高雅生活?(怎样培养高雅生活情趣)(1)(2)(3)(4)P79结论:(1)保持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2)善于将好奇心转化为兴趣;不盲目从众(3)积极参加丰富的文化生活(4)提升情趣、陶冶情操。追寻高雅生活(二)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重要条件)(一)正确把握好奇心,避免盲目从众(三)开展丰富的文化生活(重要途径)(四)提升情趣,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