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的教学学案姓名班级学号[考纲及课标要求]1、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昼夜交替、地方时、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2、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形成。3、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考点剖析]1、地球自转运动重点内容有:①自转运动的规律如自转方向、周期、速度等;★★★★★②自转运动的意义如昼夜更替、地方时差及地转偏向等。其难点为以极点为中心经纬网图上自转方向判断、晨昏线判读及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规律。今后的高考可能会将这些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考查其应用能力,如利用线速度考查卫星发射点的有利条件,利用国际和国内大事发生的时间进行时差的计算,利用地转偏向考查三角洲形成的方位、河道两岸的侵蚀与堆积、河港的选址等。2、地球的公转运动考点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①黄赤交角及其意义;★★★★②光照图的判读及应用;★★★★★③地球运动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估计本考点仍将是今后两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其中地球的运动规律、太阳光照图等知识与热点时事联系,将是考查的主要方向。[知识纲要]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速度二、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三、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四、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理意义(一)昼夜交替(二)地方时(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五、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二)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三)四季更替(四)五带划分:[知识点剖析]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1-1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平均1º/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º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考点梳理]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速度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向。地轴北端始终指向星。-2-2西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做作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做作方向旋转。注意:经纬线形状、极点、赤道和旋转方向。在右图方框内以南极为中心作图。2、周期:地球自转一周(360º)所需的时间。为1日,为时分秒。1太阳日为小时。【例1】乘船从上海至旧金山,船上乘客观察的现象正确的是A、恒星日不变,太阳日为24时B、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大于24时C、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小于24时D、恒星日不变,太阳日为24时3、速度:线速度:单位时间走过的线长。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线速度最大(约为km/h),向高纬,两极为。纬度为α°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角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旋转体速度快慢的计量值。地球各地角速度,为°/小时,两极为。二、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1、方向:自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方向绕太阳运转。2、轨道:为近似于圆的,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上。3、周期:1年=日时分秒(以恒星为参照物)3.地球公转速度(1)公转角速度:绕日公转一周360°,需时一年,大致每日向东推进1°。(2)公转线速度:平均每秒约为3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