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说明一、相关资料包括:(1)《§9.4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课件源程序(光盘中)。(2)《§9.4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说课稿(文档P2-8)(3)《§9.4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教案(文档P9-12)(4)《§9.4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学生资料(文档P13)二、课件简述:本课件是用蒙泰瑶光多媒体编著系统V3.0版编写,最后生成可执行文件(线面平行.exe),可在Window98/Window2000等系统自动运行,因课件中插入有Flash5.0制作的SWF格式动画,最好安有Flash5.0版本以上软件。(一)课件运行硬件要求:最佳显示模式:(1)计算机显示器分辨率设置800*600(不能低于800*600);颜色:真彩色32位;64Mb以上内存(2)投影仪显示设置800*600(二)课件操作模式:模式1(课堂教学):采用鼠标左、右键控制,交互动作包括左键单击、双击、拖拽,右键单击和鼠标移至交互热区。可以自由控制交互时间和次数,通过菜单(鼠标移至左下角出现)链接到任意页面,适合于课堂教学操作。详细控制设置参阅《说课稿》中教学过程环节中右侧副页。模式2(课外浏览):采用键盘空格键、回车键两大主键控制。本模式的特点是能按预设功能做半自动浏览,适用于其他老师操作作评议和了解。空格键:课件运行中,按一次空格键即可自动演示本页面,可重复操作。回车键:课件运行中,按一次该键即链接到下一页面。(三)注意事项:1、要达到硬件设置。2、操作模式中最好二者不同时进行。3、鼠标点击交互时要注意点击顺序和速度。4、特别说明:说课稿和教案中有关集合的数学符号是用低版本公式编辑器编辑,运用是用手动更正.。三、鉴于本人经验有限,在技术和其它问题上有好的意见和建议请联系指点,万分感谢!1《§9.4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规划教材数学第二册第九章第4节的内容,是高中立体几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研究空间直线和平面关系的主要方面,而且本节内容在数学理论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都有一定意义,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都有重要作用。2、教材内容及处理根据大纲和教参,本节内容应是两课时,我所说的教学内容是第一课时,内容包括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以及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教材中空间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合二为一的,而我把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作为第二课时的主要内容。这样把两个定理分别放在两节课处理,会使教学重点更容易突出,层次感更加分明,学生学习的目标指引性更强。3、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大纲、教参和结合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并会用数学符号描述。(2)理解空间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3)会初步运用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能力目标(1)培养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空间想象能力。(2)会将证“线面平行”问题转化为证“线线平行”的问题。思想目标(1)进一步养成严密的逻辑推理习惯。(2)用辨证唯物主义分析和解决问题。4、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具体内容确定的原因教学重点(1)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高中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困难之一是不能做到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顺利过渡,且本内容在立体几何体系中也占重要地位,为具体研究空间中点、线、面的一系列关系有重要意义。(2)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运用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其运用,对构建立体几何知识体系和实际运用都有重要作用,是以后的立体几何知识学习要件。教学难点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证明“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证明需要用到反证法,而高中生对反证法并不熟悉,而且证明过程错综复杂,数学符号很多,学生从接受的心理来说就很有难度。2二、教法分析“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好的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本节课以电教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注重因材施教,突出重点、降低坡度主要采取以下多种教学方法:主要的教学方法确定的原因或过程体现(1)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