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充当的角色体育健康课程标准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而制定的。它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健康第一”是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目标。这个教育目标要通过身体发展、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这五大领域来实现。从这个教育目标可以看出:体育健康课程标准对教育教师的思想观念、角色转换、知识储备、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教育应以培养有创造精神、有实践能力的人才为主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应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行为有充分的认识。教师只有通过自身对专业角色的认识,了解专业角色的本质,体味专业角色的价值,才能成为自觉的创新教学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教师专业角色的养成是其专业形象塑造的基础,也是开展创新教学的基础。它要求教师应对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作出相应的角色转换。(一)创造者的角色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愈来愈受到我国教育学术界和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中小学校的重视。教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的质量,乃至影响着此次课程改革的成败。而教师参与课程发展是一种高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而要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自觉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这无疑对教师的创新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创新型教师势在必然。推进创造教育,要使学生创造性的学,很大程度上要决定于教师创造性的教而教师的创造力是实践中来的。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如何挣脱旧观念的束缚,运用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如何根据实际恰当地选择、运用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这就反映了一个教师的创造力。不少教师还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学”,其结果既不能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也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一个教师只有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创新的思维方法、勤奋求实的精神、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合理的知识结构、高度发展的一般能力和突出的专门能力,养成力图创新、锐意进取的性格,敢于冲破妨碍改革创新的清规戒律,突破思维定势的困扰,养成求异思维及人无我有、人有我先的意识,才能积极地开展创造性的工作。(二)参与者的角色现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在体育教学中,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甚至希望在某些方面超越老师。体育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环节,积极主动地做他们的朋友,要让他们感到教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是他们的依靠这就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从独裁者的位子走下来,走到学生当中去。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多尔说的那样: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地位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应以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关心、赏识的态度去对待学生,在和学生的交流中保持一种合作者的心态,甚至要有一种“服务者”的心态,降低自己的身体条件和知识储备,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不急于抛出自己的见解4做出规范的动作,应在参与的过程中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知识、生理、心理基础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改善教学方法。一切知识的取得都应尽量是在和学生的合作中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而获得的。这种角色的转换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极大尊重。(三)挖掘者的角色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杰弗逊”教育观认为,人的机会可以平等,但能力却无法平等,尽管每个人都是有可以发展的潜能,但每个人发展的时间、方向、速度、深度、质量等都是有差异的。教育的目标是给所有的孩子提供平等的机会,同时又给所有的孩子提供最适合于他们的有差异的教育,以充分发挥他们自身所具有的不同的能力,显示其各自不同的色彩。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应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和情趣因素,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与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