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学教师做好加减法这几年,在教师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忙档案,忙检查,抽点空闲搞教学。这虽然是一句玩笑话,可不得不令我们深思,我们到底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不知从何时起,教师们变得特别忙。为了提高教师素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小学教师制定了诸多的量化标准,“规范化”的管理,使教学工作、德育工作、普法工作、综治工作、家校工作等都要求有成套的规范化的书面材料,都要迎接上级部门的考核,验收。有了纸质材料,工作没干也是干,没有纸质材料,工作干也是没干。于是乎,准备纸质材料成了教师们的一大块工作。再加上规定完成的名目烦多的数量不少的材料:班会教案、班会记录、作业批改记录、学习笔记、学习心得、同读一本书的材料、网络评论和博文……过多分散了教师的精力,使其难以统筹兼顾教学和自我提高。其实,许多小学教师的教学负担比较重,成规模的学校一个人带两个班的一门学科,不成规模的小学校,一个人兼教几门学科,他们既是传授知识的先生,又是管理学生在校生活的“保姆”,还都是德育工作者,工作职责范围非常广,许多工作都只能在八小时之外去做……过重的负担不仅会给教师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会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职业压力越大,对教学工作和学校越容易怀有不满情绪,表现出的就是心情不好,丧失幽默感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容易发怒,处罚学生等行为,由于自感身心疲惫,产生挫折感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过分夸大,意志消沉或者是情绪反应过度,这样必不能以饱满的精神传授知识,教师的教学质量便不能得到保证,对小学生的发展造成影响,对整个学校的教学效果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我们应该给小学教师做好加减法。一、教学管理,钢性上做减法,情感上做加法教学情感激励也许是一种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激励方式。大家或许还记得温家宝总理第一次访问美国的情景,下雪天,他半路上停车,走下来与夹道欢迎的华人华侨亲切握手,让多少人感动得流泪、让多少人更增强了他们了爱国情怀啊。我们的温总理也因此而被美国的报纸称为“最具温情的总理”。我想,我们的学校管理者在刚性管理之外一定要让教师感受到这种“温情”。当教师感受到领导的温暖与关怀时,积极性就很容易被调动出来,教师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他们会安心工作,忠诚于学校,服从领导的安排并且充满自信,同时也将唤醒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二、业务学习,在数量上做加法,抄写上做减法。大多学校在学习制度的管理下,教师每月做二三千字的理论学习笔记,写一篇读书心得,都完成了任务,但绝大部分的实际作用不多,因为出于应付,一抄了之。如何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习惯。这就要求学校把书籍和培训当作最好的福利,给教师创造学习的条件。现在教师待遇提高了,但还是囊中羞涩,要想教师自己掏钱订书他们会心痛。因此,学校对那些订书读书多的教师给予补助和奖励。其次要培养教师读书兴趣,无兴趣可以慢慢培养,先让教师读那些人人都愿意读的蕴涵着教育哲理的小故事、教育叙事等,让教师的思想与现实碰撞,逐渐地提高理论水平,培养读书的兴趣。再次给教师读书提供交流的机会,如举办读书沙龙、读书报告会等。三、检查验收,材料上做减法,指导上做加法工作贵在平时,检查验收的部门,平时多到学校走一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仅能督促学校把工作做得更好,而且可以防患于末然,亡羊补牢的精神故然可佳,但先修好羊圈不丢羊不是更好。更何况纸质材料干不干都可以造出来。如果各行政部门之间多沟通,在布置工作的时候统筹安排,做一下换位思考:假如我是教师,我能忙过来吗?教师们额外的负担会减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