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精彩纷呈2012-04-1216:37:25|分类:于永正研究|举报|字号订阅师生互动精彩纷呈——于永正《歇后语编故事》评改作文教学赏析索堡镇下温学校霍剑锋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但在作文评改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总显得苍白无力,老师总是不敢放手,常常篇篇亲躬。这种教法,教师累,学生又得不到锻炼,真是吃力不讨好。近日,在镇中心校参加县教研室开展的实施生本课堂教学,创建高效课堂集体教研活动中观看了于永正老师的《歇后语编故事》作文教学录像,感觉获益匪浅,现将其表述于笔端:一、课堂上,于老师是这样评改作文的。学生写完后,于老师分三步走:第一步,要求学生出声念自己的习作3遍,要求学生边念自己的文章边自己修改。(这段时间,于老师频繁走动,不断给学生提示。)第二步,于老师再次给学生两分钟再读自己的作文,要求学生再找问题并立即改正。第三步,于老师要求学生再读一次再改一次。学生自改习作后,于老师请了3个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习作:第一个学生走到讲台后,于老师就问他:“为什么会有这种表情?”学生很委屈地说:“为什么选我?”显得很不情愿。接着这位学生念了自己的作品《狐狸开商店——没好货》。学生一读完,于老师马上说:“真通顺,比较具体,是篇优秀作文,99分。”于老师边说边用红笔在稿纸上写上99分。接着,于老师再次采访了这位学生:“你现在最想说什么?”学生一改刚才的不乐意高兴地说:“感谢您给了我这次机会。”第二个学生一走上讲台,于老师接过稿纸对她说“你叫王丹,‘丹’即是红,难怪穿了一身红。”话一出口,全场大笑。接着学生开始读自己的习作,当学生读到:“一则新闻闯进了她的视线。”于老师马上说:“‘一则新闻闯进了她的视线。’这样的句子只有作家才能写出来的。再为这句话加10分。”当这位学生读完自己的习作后,于老师说:“太干净了,一个字都不要加,一个字都不要减,得100分,再加上刚才的10分,得110分。”于老师随即用红笔在文稿写上110分。第三个学生展示的是《老鼠逗猫——没事找事》,学生一朗读,于老师就说:“这么大声,真棒!”读完后,于老师说:“多漂亮,多优美的童话,多有意思,记住,要像她这样去想多少分?无法打分。”接着于老师问这个学生:“有话对我说吗?”学生说:“谢谢您在我写作文时,一直给我指点,才让我写出这样的作文。”于老师强调说:“刚才,我指点了她两次。透视于老师的课堂改作文环节,我发现了“三多”。一多体现在让学生自己多读多改。于老师让学生多次朗读自己的作品,多次修改自己的作品。二多体现在多鼓励。于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小至一句话,大至一篇成文,都能成为于老师赞赏的对象。三多体现在多巡视指导。全班48个学生,被于老师指导两次以上的至少占三分之一。二、讲座中,于老师又是这样评改作文的。改作文,可以归纳为以下4点:第一,学生写完后,写作水平高的前十名学生和写作水平低的后十名学生互改,改完后互相签名。第二,改时应注意的事项:一用铅笔改,二先改错别字。(过后据学生表现评一评“消灭错别字大王”)三用符号圈注。如:用波浪线画写得好的句子、标点;用小圆圈画好词;用直线画用不准的字。第三学生根据伙伴改的自己修改习作。第四可让学生互写评语,要相信学生有这种能力。透视于老师的讲座,发现了“一多”,就是相信学生,让学生多锻炼。相信:只要老师把评改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多锻炼,老师多指导,多鼓励,学生的写作水平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