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无机化工实验题(限时: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1.现给你提供以下试剂:①蒸馏水;②铁粉;③浓硫酸;④浓盐酸;⑤烧碱;⑥浓氨水;⑦Cl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从电子工业上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后的废液中回收并制取纯净的FeCl3溶液。在方案中需选用上述试剂中的()A.①②④⑦B.①③④⑥C.②④⑥⑦D.①④⑥⑦2.某课外实验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3.(·福建名校样本分析)某同学用下列实验装置探究硝酸的性质,根据图示判断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试管内壁上“黄霜”的成分是硫B.该实验探究即说明浓硝酸具有氧化性,又说明浓硝酸具有挥发性C.烧杯内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尾气,防止尾气污染环境D.试管中浓硝酸用浓盐酸代替发生相同现象4.(·蚌埠模拟)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引导下的实验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选项是()A.探究SO2与Na2O2反应可能有Na2SO4生成B.探究向滴有酚酞试液的NaOH溶液中通入Cl2,溶液的红色褪去是溶液的酸碱性改变所致,还是HClO的漂白性所致C.探究浓硫酸与铜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生的黑色物质可能是CuOD.探究Na与水反应可能有O2生成5.某同学利用锌、氧化铜和稀硫酸制取铜,他设计了两套方案,方案Ⅰ:利用锌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氢气还原氧化铜;方案Ⅱ:氧化铜溶于稀硫酸生成硫酸铜,然后用锌与硫酸铜反应制备铜。下列关于方案Ⅰ和Ⅱ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方案Ⅱ比方案Ⅰ操作简便B.等质量的锌,相同条件下在方案Ⅰ和方案Ⅱ中制得的铜的质量相同C.等质量的H2SO4参加反应,方案Ⅰ制取铜的质量比方案Ⅱ的少D.为了加快锌与稀硫酸反应,可以在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铜6.下列实验设计能够成功的是()A.检验亚硫酸钠试样是否变质:试样――→―――――→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B.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混合液――――――――→――→溶液分层――→得上层液体C.证明酸性条件下H2O2氧化性比I2强:NaI溶液――――――→――――――→溶液变蓝色D.鉴定盐A的成分是FeBr3:7.做完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后,同学们发现圆底烧瓶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示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导致的,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不可行的是()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B.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8.(·宝鸡模拟)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是MnO的颜色,而不是K+的颜色,他设计的下列实验步骤中没有意义的是()A.将高锰酸钾晶体加热分解,所得固体质量减少B.观察氯化钾溶液没有颜色,表明溶液中K+无色C.在氯化钾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振荡,静置后未见明显变化,表明锌与K+不反应D.在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振荡,静置后见紫红色褪去,表明MnO为紫红色9.中学化学课本中有大量的数据材料,下面是某学生对数据的利用情况,其中不正确的是()A.利用液体的密度可以判断液体物质挥发性的大小B.利用固体溶解度数据可判断煮沸Mg(HCO3)2溶液时,得到的产物是Mg(OH)2,而不是MgCO3C.由原子(或离子)半径数据可推断某些原子(或离子)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D.利用沸点数据可推测将一些液体混合物分离开来的可能性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5分)10.(14分)(·重庆高考)氯离子插层镁铝水滑石[Mg2Al(OH)6Cl·xH2O]是一种新型离子交换材料,其在高温下完全分解为MgO、Al2O3、HCl和水蒸气。现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确定其化学式(固定装置略去)。(1)Mg2Al(OH)6Cl·xH2O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只通过测定装置C、D的增重来确定x,则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按气流方向,用接口字母表示),其中C的作用是________。装置连接后,首先要进行的操作的名称是________。(3)加热前先通N2排尽装置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