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探究活动组织与设计的几点思考新课程教学提倡和鼓励学生在教学中开展探究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优势,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参与中发现地理问题,在探究中寻找地理规律,解释地理现象,在师生交流中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在学生合作中培养协作学习意识。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实践活动中众多地理教育同仁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其中获得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成果,也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一、对于“什么是探究”这个原发性的问题认识不足,导致许多活动只是浮在探究的面上,探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什么是探究?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somethingthatstudentsdo,notsomethingthatisdonetothem)。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从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一词的用法可以看出,探究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目的。二、许多课堂教学中有学生活动但组织欠合理,设计存在缺陷,因此探究活动的组织和设计上仍需下功夫。三、活动的设计思想应符合整个教学的需要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四、活动的组织方式力求多样实用。五、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要体现出民主和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