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的和甜的》说课设计设计者:齐海霞说课科目:语文日期:2014.11.6一、说教材《酸的和甜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组元中一篇讲读课文,它是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是狐狸的自我安慰,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只有小猴子敢于亲自尝试。这篇文章就告诉了我们平时做事要亲自去体验、去尝试的道理。二、说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生“酸、狐狸、葡萄、迫、待、硬”,会写“狐、狸、猴”,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读书,从而悟出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三、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在阅读中陶冶孩子们的情感。大量的阅读实践证明,语文阅读要根植于情感,朗读是加深情感体验的最好的方法。因此结合这篇文章的文本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采取品读感受法和对比阅读法,以读为本、以读促悟、以读悟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情境创设法、分角色表演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2、说学法: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景想象,朗读感悟,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更深刻的认识,把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四、说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出示图片。同学们看到上面的图片都有什么呢?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17课《酸的和甜的》,大家齐读题目。(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边看图边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请书下面的小树叶帮帮忙,还可以看着图猜着读;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全班交流。(1)(出示词语):“酸的”、“葡萄”、“狐狸”、“一串串”、“迫不及待”、“硬说”。请学生读,及时正音,读好轻声、后鼻音、平舌音。(2)(突出生字)读生字说识记方法。(重点指导识记带有反犬旁的字)你是怎样记住“狐狸”这两个字的?你还能说出几个带有反犬旁的字吗?反犬旁的字一般和动物有关,掌握汉字的规律是识字的好方法。(3)玩闯迷宫游戏。3.指导写带反犬旁的字。(1)(出示带反犬旁的字)仔细观察,怎样写好这几个字?(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4)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业,师生评价。4.会读生字词,又会写词语,下面我们把这些新朋友送到句子里读读怎么样?(出示句子)你喜欢哪一句,能读给大家听吗?(1)葡萄架下,有一只狐狸。他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儿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2)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3)小松鼠和小白兔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三)指导朗读,读中悟情1.句子读好了,相信课文一定读得更好。开火车读课文(正音)2.你认为哪一段你读得最棒就选择那一段读给同学们听。3.现在请同学们说说它们谁说葡萄是酸的?谁说葡萄是甜的?你觉得谁说得对?(1)(出示课文插图4及句子: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谁来读一读?理解“迫不及待”。看:“一串”和“一串串”有什么不同?再读读这句话。(体会小猴子着急的心情)(2)就在这时,小兔子来啦,他怎么说的?(体会兔子着急的心情)(3)小猴子相信他的话了吗?那他又是怎么做的?(分角色朗读三只小动物之间的对话)(4)听了这些,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比较句子:小猴子吃起葡萄来。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比一比,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读一读,有不同的感受吗?说一说。(5)松鼠、兔子见它吃的这么开心,也尝了一颗,味道怎么样?(读好“啊!真甜。”)(6)吃着甜甜的葡萄,松鼠兔子却皱起眉头来,为什么呢?(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能告诉他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