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城贝岗村建筑调研汇报到“后街”吃什么。——关于大学周边食品安全问题感知近年来,我国食品卫生安全虽紧抓狠打,但是各方面的问题还是层出不穷,例如,三鹿毒奶粉事件,肯德基冰块大肠杆菌超标事件等等,都反映了现实生活中食品安全方面的种种棘手问题。当消费者把矛头对准了超市、企业、商贩的同时,对食品质量安全执法与监管体系的拷问又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期待也增加了一层。在这种关心食品安全大的社会背景下,我们将摄像头对准了学校周边,聚焦这里的食品安全问题。到“后街”吃什么。这是安徽建筑大学北校区大部分学生到了饭点儿都要思考的问题。其中“后街”就是本次调研的对象,即安徽建筑大学南侧与姚公庙交接处的饮食一条街。通过对其服务设施,服务人员,服务对象的调研,来反映在当今社会中大学周边的食品安全问题。直击“后街”现状:一条后街一边被各种临时摊位堆得满满当当,这些摊主,一大早就来到这儿,为一天的忙碌做好充分的准备,支起大阳伞,拉好布满厚重油烟的雨棚,拿着黑漆漆的抹布擦擦这,擦擦那,生怕小摊擦得不光鲜吸引不来顾客。另一边则是一些固定店面,这些店主比较有底气,店面不大,他们就索性把小路上能用来放东西的地方全都放上自己的专座,汽车就别想进来了,有的还将灶台放在路上,“大厨”们就在路边一展他们的风姿,液化燃气瓶横七竖八的卧在灶台边陪伴他们。在“后街”,你总可以看到随着饭点到来带来的繁荣景象。早餐,中餐,晚餐他们统统不计时间的给你供应。“老板,我的三个菜包呢。快点,我上课快晚点了。”说时迟那时快,一个学生便将几个硬币塞到老板手中,或许老板是因为被他催的太急了,便匆匆用拿过钱的手往塑料袋里塞了三个包子递了过去。每天早上,这种戏码都会反复上演。第1页共4页中午了,这时各种炒锅登台表演。只见,那些“大厨”用马勺舀一勺似油非油的液体放进锅里,又干净利索的放了昨天晚上边看电视边用指甲缝里藏着灰的手指准备好的葱姜蒜,顿时炒锅油星四溅,“大厨”们又放进了不知什么时间备好的各种“新鲜”食材。过了一会,他们习惯性的抖了抖炒锅,那些可口的饭菜就被乖乖地装进了三无的塑料泡沫饭盒里。旁边的学生边玩手机边说,师傅再来三盒同样的带走。夜幕降临了,但是后街绝对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变得冷清。炒锅里又是一番轰炸,外来务工人员总喜欢在这里喝上几盅美酒犒劳一下一天的辛苦。夜渐深,这时也是各种烤串、麻辣烫卖的最红火的时候,摊主往不知炸了多少遍的油锅里放火腿肠,顺便喊着“今天疯抢,一元一串。”而这也是学生最好的夜宵。通过以上直击我们不难发现,在这里道路拥挤、人口构成复杂。饮食环境条件脏、乱、差,消费场所也没有专门负责整体卫生的管理人员。食材也是来源不明的三无产品。探寻深层原因:大学周边食品安全形势令人堪忧,我们不禁发问,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现状。首先,需求决定了供给,供给促进需求增长。对于学生来说,学校内部食堂,菜色不全,胃口不佳,使学生抵制不住可口、美味的诱惑;加上食品安全意识浅薄,学校、社会、家庭没有做到及时的普及教育。这便给市场提出新的需求。小摊贩过多,竞争激烈导致食品价格低廉,这便迎合了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学生这类低收入人群的消费心理,廉价供给又促进了需求的增长。其次,也是最主要原因,即监管困难,政府执法力度不够。监控困难的原因是这些小商小贩多为个体经营,规模小而零散。他们的目的只在赚取微利,不在乎自身的品牌和形象,更没有基本的企业道德和操守。为了赚取更大利润,小商小贩于是在偷工减料、违反食品安全的情况下弄虚作假,而执法无力,则间接令违法行为屡禁不止。近期一段时间,相关部门对“后街”采取了大规模整治,起初稍有成效。临时摊位明显减少,第2页共4页固定店面占用公共用地也少有发生。但是监管部门执法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执法力度不够。不能从根本上给现存食品问题致命一击。最后,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城市化进程中所遗留的问题。姚公庙以前是XX市的一个小镇,当时距离XX市区是13华里。后来随着XX市城市化的推进成为城中村,现在土地虽已被XX市征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