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华益慰心得华益慰,这个响亮的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人们传颂着。今天上午9时,北京军区总医院学术报告厅内座无虚席,由中宣部、国家卫生部、总政治部联合举办的华益慰先进事迹座谈会在这里举行。来自社会各界的英模代表、医务人员和理论工作者,共话华益慰精神的时代意义。大家高度评价和赞扬了华益慰的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称赞他是白求恩式的人民军医、共产党人的道德楷模。大家一致表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都要像华益慰那样做人做事,恪守职业道德,把学习华益慰落实到工作中,落实到岗位上。高尚缘于平凡军事科学院军队建设研究部政治工作研究所副所长公方彬在座谈会上说,华益慰的先进事迹之所以感动那么多人,在于它反映了时代的呼唤。我们这个正处于崛起振兴的伟大民族,不仅仅表现于物质的积累和创造,更需要一种精神的依托和支撑。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体到每个行业、每个人身上,那就是恪尽职守、爱岗敬业。这些看似基本的要求,如果我们做到了,而且能坚持一辈子,那就会接近高尚。华益慰就是这样,他行医56年,接诊上万人,手术数千例,从没有出过一起医疗差错,从没有做过一件对不起病人的事,从没有收过一个病人的“红包”。坚持一辈子,他就是一个从平凡走向高尚的人,就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弘扬的精神。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张荣臣说,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一要求贯穿于科学发展观的各个方面。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在半个世纪的军医生涯中,华益慰同志以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享誉军内外。我们要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医德、知荣明耻的道德规范、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不计名利的崇高品质。我们特别要学习他“胸中装着病人,心里想着病人,一生一世造福病人”的“以人为本”精神。第1页共4页我们从华益慰的事迹中感受到了他以治病救人为天职的崇高精神。以病人为本,使华益慰每次查房,都稳稳地站在病床前,微笑着与病人交谈;以病人为本,使华益慰冬天为病人查体,总要先搓热双手、焐热听诊器;以病人为本,使华益慰总是和护士一起把病人抬上车,送回病房,交待注意事项;以病人为本,使华益慰无论从哪里出差回来,第一个要去的地方不是家,而是病房。他常对医护人员说:“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医生应该用‘心’为病人治病,处处尊重他们,为他们着想。”华益慰的话是对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生动诠释。忠诚托起使命“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第二炮兵总医院肛肠外科护士长李淑君发言说,华益慰同志56年的从医生涯中,始终牢记一名军医的神圣职责和历史使命,扎实工作,刻苦钻研,努力为患者减轻痛苦。在积劳成疾、重病在身的情况下,他仍不顾个人安危,牺牲自己的治疗时间去换回患者的生命,直到生命垂危之际还惦记着患者的健康。学习华益慰同志,就要像他那样,忠于职守,履行使命,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把知与行、说与做、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真正拿出行动,扎实工作,埋头苦干,把使命体现在本职岗位上,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孙福成说,华益慰同志一辈子忠诚于党,始终把组织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1960年,部队组建支援西藏医疗队,他多次向组织提出申请,批准后他感到无上光荣和自豪。在给父母的信中他说:“我怀着非常兴奋的心情,向你们报告一个好消息,经组织批准,我已成为(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支援西藏医疗队中的一名成员,我非常感谢党的关怀和信任,坚决完成好任务,以此来回报党。”在援藏整整一年的时间里,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华益慰和战友们一起经受了艰苦环境和生死、战火的考验。他还经常对周围的同志讲:“在西藏的一年,使我深深体会到,什么叫奉献,知道了党的伟大,军人的光荣。”正是有了这种对党、对事业的忠诚,每当遇到急难险重任务,他都争着上、第2页共4页冲在前,把组织的需要视为自己的最高选择。唐山大地震,他告别身患重病的妻子,赶赴抢险救灾一线。他连续10年担任医院野战医疗所所长,多次参加军事演习、边防巡诊等重大活动。他具有对党的无限忠诚,才让他具备了崇高的使命感,走出了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