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第一轮总复习满分练兵场第一节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光谱是元素的所有光谱中最简单的光谱之一B.“量子化”就是不连续的意思,微观粒子运动均有此特点C.玻尔理论不但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而且还能推广到其他原子光谱D.原子中的电子在具有确定半径的圆周轨道上像火车一样高速运转着【解析】A项中氢光谱是元素的所有光谱中最简单的光谱;B项正确;C项中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但对解释多电子原子的光谱却遇到了困难;D项中原子没有确定的半径,所谓原子半径是电子运动出现的“区域。”【答案】B2.下列各组原子中,彼此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Y原子B.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X原子与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Y原子C.2p轨道上有一个空轨道的X原子与3p轨道上只有一个空轨道的Y原子D.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X、Y原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A中1s2结构的He,1s22s2结构为Be,两者性质不相似。B项X原子为Mg,Y原子N层上有2个电子的有多种元素,如第四周期中Ca、Fe等都符合,化学性质不一定相似。C项为同主族的元素,化学性质一定相似。D项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可能是第ⅠA族元素,过渡元素中也有很多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故性质不一定相似。【答案】C3.下列对不同时期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时间排列正确的是()[①电子分层排布模型②“葡萄干布丁”模型③量子力学模型④道尔顿原子学说⑤核式模型A.①③②⑤④B.④②③①⑤C.④②⑤①③D.④⑤②①③【解析】①电子分层排布模型由玻尔1913年提出;②“葡萄干布丁”模型由汤姆逊1903年提出;③量子力学模型于1926年提出;④道尔顿原子学说于1803年提出;⑤核式模型由卢瑟福于1911年提出。【答案】C4.在1s、2px、2py、2pz轨道中,具有球对称性的是()A.1sB.2pxC.2pyD.2Pz【解析】1s轨道和2p轨道的图象分别为:由图象可看出,呈球对称性的为1s原子轨道。【答案】A5.下列各原子的轨道表示式正确的是()【答案】AC6.下列关于四个量子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子的自旋磁量子数是±,表示一个原子轨道中的2个电子的运动状态完全相反B.磁量子数m=0的轨道都是球形的轨道C.角量子数l的可能取值是从0到n的正整数D.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决定于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解析】自旋磁量子数为±,只表示一个原子轨道中的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反。既然在同一原子轨道中,它们的主量子数、角量子数和磁量子数都相同,故A错误。角量子数为零时,对应的为s轨道,在空间呈球形伸展方向,故B错误。l最大取值为n-1,故C错误。【答案】D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3周期所包含的元素中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B.铝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小C.在所有元素中,氟的电负性最大D.钾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解析】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小,非金属性越大,电负性越大。【答案】AC8.下列各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属于基态的是()A.1s22s12p1B.1s22s22p33s1C.1s22s22p63s14s1D.1s22s22p63s23p64s1【解析】基态是原子能量最低的状态,即按照电子排布规则和原子轨道排布顺序进行核外电子排布得到的结果,激发态是基态电子获得能量发生电子跃迁得到的结果。【答案】D9.第3周期元素的基态原子中,不可能出现d电子,主要依据是()A.能量守恒原理[B.泡利不相容原理C.洪特规则D.近似能级图中的顺序3d轨道能量比4s轨道高【解析】电子排布时,要从能量低的轨道排起,第3周期元素出现了M层,当电子排满P层时,原子序数为18,当再增加一个电子时,应当排4s轨道上,进入第4周期所以第3周期不可能出现d电子。【答案】D10.原子序数为33的元素,其原子在n=4,l=1的轨道中电子数为()A.3B.4C.5D.6【解析】33号元素的电子排布应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所以4p电子个数为3。【答案】A11.已知X、Y是主族元素,I为电离能,单位是kJ·mol-1。请根据下表所列数据判断,错误的是()元素I1I2I3I4[X500460069009500Y5801800270011600A.元素X的常见化合价是+1B.元素Y是ⅢA族元素C.元素X与氯形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