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医药商品的相互作用与合理使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苏芬丽2011-06第二节医药商品的合理使用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合理用药的概念、基本要素1掌握:药源性疾病的概念、分类2熟悉:特殊人群的用药特点与用药原则3药品对人类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可以防治疾病,同时也可因为不良反应危害人类。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资料显示,各国住院病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0%,5%因用药不当死亡,在全世界死亡人口中有1/3死于用药不当。在美国,因用药不当死亡人数居心脏病、癌症、中风之后,排名第四!在我国不合理用药占用药总数的11~26%。我国每年有5000多万人次住院,其中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有250多万,因此死亡者近20万!还有因滥用抗生素引起的中毒性耳聋上百万,药物瘾癖、致畸、致盲、肝肾损害、致细胞突变等药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已达30%!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与理论为基础,安全(safety)、有效(efficiency)、经济(economy)、适当(suitability)地使用药物。一、合理用药定义定义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当性基本要素基本要素基本要素基本要素基本要素基本要素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适当性合理用药的首要前提。合理用药的首要目标。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合理用药的基本保障。不合理用药的危害(1)药物疗效下降,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2)浪费医疗资源,导致药物短缺并增加费用,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3)非期望效应的风险增加,损害公众身心健康;(4)助长患者不良用药心理,导致患者盲目用药,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和二重感染;(5)影响医疗机构和医生的医疗质量,降低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给医院声誉造成不良影响。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形式(1)适应证不当;(2)联合用药不当;(3)给药方案不合理;(4)给药剂量不合理;(5)给药途径不合理;(6)疗程不合理;(7)使用药物过多;(8)重复给药;(9)滥用抗菌药物;(10)不恰当的自我药疗。合理用药的生物医学标准(1)药物正确无误;(2)用药指征适宜;(3)疗效、安全性、使用途径、价格对患者适宜;(4)用药对象适宜,无禁忌证,不良反应小;(5)药品调配及提供给患者的药品信息无误;(6)剂量、用法、疗程妥当;(7)患者依从性良好。1997年WHO与MSH共同制定2002年12月,WHO发布了12条关于进一步促进发展中国家合理用药的核心政策和干预措施,明确了合理用药的未来发展趋势。酞胺哌啶酮即沙利度胺(反应停),药厂宣传它是安全有效、无毒的镇静催眠药。还特别介绍说,这种药可消除孕妇常见的恶心、呕吐、乏力和食欲不振等妊娠反应。1956年,联邦德国开始出售格仑南苏药厂生产的新药,上市后十分畅销。欧洲各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拉丁美洲与非洲各国、日本等17个国家采用近100个商品名相继投放市场出售。典型案例案例案例11案例案例111961年反应停事件二十世纪最大的药害事件,引起世界震惊。1961年,联邦德国妇科学会上,有3位医生报告有很多婴儿发生畸形。案例案例11案例案例111961年反应停事件1961年11月,西德儿科学会上,连茨教授提出,妇女在怀孕期间服用反应停可能是海豹肢畸形的原因,几乎同时,澳大利亚医师伯力特也得出同一结论。没有臂和腿,手和脚直接连在身体上,故称为“海豹肢畸形”。这些婴儿有一半死亡,能生存下来的小孩具有正常的智力。畸形儿的特征被反应停夺去胳膊的孩子们畸形儿的母亲在怀孕期间都服用过反应停。畸形发生率与反应停销量成正比关系。销量大的国家,畸形发生率高。案例案例11案例案例111961年反应停事件胚胎学证明可根据妇女受孕后多少天服用反应停,就可清楚的预言可发生什么样的畸形。比如受孕34~38天服用反应停,可能发生双耳与颅神经的畸形,在39天服药则缺少腿和臂,在40~45天服药则发生无胆囊和小肠畸形,及心脏畸形,在50天以后服药则可不发生畸形。在兔和猴中,已证明,反应停可引起其后代发生畸形。在适当的时间内给孕猴一次剂量的反应停就可以使其后代100%发生畸形。动物实验根据1956~1962年仅在德国就出现了8816例怪胎,在日本也有1002例产妇生产了畸胎——海豹肢婴儿,截止1963年全世界共出现了11,000多例。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