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场伐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1国有林场木材生产伐区现状XX市是XX省重点林区,辖区内有13个国有林场,大都在20世纪50~60年代兴建。以XX省大田桃源国有林场为例,该场1956年10月建场,已走过了50多年的风雨历程,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了40万m3的优质良材。1984年林场进入主伐期,从最初年伐量2333m3逐年增多,至1993年年伐量增至11000m3。从1994年起,年伐量基本稳定在15000m3左右,进入木材盛产期,为林场的经济发展和扩大再生产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由于各林场受资源分布、用工形式、生产方式、作业条件、人事制度等诸多因素影响,加之伐区恶劣的生产条件,给全市各国有林场的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严峻的局面。1.1资源分布随着林木采伐工作逐年进展,可采资源分布由集中变为零散,可及度越来越低,伐区作业条件越来越复杂,生产作业中的安全隐患也越来越不可估量,伐区安全监管难度越来越大。1.2用工形式木材生产用工主要以外来从业人员为主,文化水平低,安全意识薄弱,麻痹和侥幸心里强,另外,由于采伐作业的机械化程度低,采伐工人过分疲劳极易发生事故。在劳务派遣用工制度中,劳动力来源还是以外来从业人员为主,工人采伐作业的熟练程度不高,部份伐区或楞场采用机械化作业时,因操作人员不熟练,也导致机械伤人事故发生。1.3作业方式木材生产以承包为主,根据伐区难易、运输里程、道路开设与修整、林分状况等,由林场各部门组成综合定价进行承包;实行定产定销后,木材生产实行招标制度。承包者或中标者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对安全生产于不顾,降低安全措施经费的支出,导致安全费用与生产成本冲突。1.4作业条件木材采伐生产作业全在野外进行,作业场所地处坡陡、绝壁、路险的远山,木材归楞与运输困难,险情一触即发;居民区第1页共6页附近、主要交通要道两旁、高压线路走廊区域采伐,倒树控向难以把握,给现场施工及安全管理带来诸多不便。1.5人员素质安全监管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现行安全管理网络存在人员不足或责任心不强等问题。同时安全管理人员自身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2木材生产伐区安全监管不力的原因分析2.1经济利益与经费投入矛盾,安全认识不到位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安全投入与经济收益相互矛盾。经营承包户重在经济效益,对“安全是最大的经济效益”这一点认识不足,措施不力,因此造成安全监管不到位,安全措施经费投入有限或严重不足。安全意识淡薄,等出了事故才想到去加强安全管理及安全投入,虽说是亡羊补牢,但人命关天为时已晚。2.2劳动力资源缺乏,用工管理不到位现行林业生产条件下,从业人员作业环境恶劣,与其他劳务种类相比工资偏低,国有林场营林、木材生产面临用工困难局面。招录用的劳务派遣人员中,年龄结构不合理,中年以上(45~60岁)占多数;性别结构不合理,伐区作业中不乏女性人员参与,营造林工均以女性为主。因年龄、性别差异,重体力工种难以承受,现场监管难度大,一疏忽极易出现安全问题。2.3安全管理人员不足,现场监管不到位安全生产事关整个大局,事关每一位职工。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单独依靠安全生产办公室是远远不够的。由于作业场所多并且分散、管理人员不足等原因,需要与基层一线单位管理人员全力沟通、协调,协同管理。基层一线单位安全管理机构属兼职机构,除生产管理外,还要处理好资源管理、场村关系、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力不从心,对平时检查发现的问题及隐患监督难以到位,整改、反馈、复检也不及时,很多隐患不了了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安全工作的规范管理。2.4安全检查流于形式,整改落实不到位虽然《安全生产法》已实施很久,相关的各项管理条例已第2页共6页相继出台,但在实施过程中,检查不力,整改不严,执法人员素质不高,安全资金投入少。安全检查流于形式,要么查不出什么问题,要么查出问题却不加以整改,造成安全隐患不断堆积,最终引发安全事故。3强化伐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措施根据上述伐区实际状况及安全生产监管不力的原因,针对国有林场在伐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措施。3.1把好从业人员录用登记关招用有资质工程施工队伍或实行劳务派遣用工,改变过去由工程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