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检验的基本方法叶云血液学教研室叶云•1.来源•2.形态•3.功能红细胞红细胞红细胞疾病•1.缺铁性贫血•2.巨幼贫•3.溶贫•4.其他IDAbloodsmear本章概况•1.有关铁指标、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检验。•2.红细胞膜缺陷、酶缺陷的检验。•3.血红蛋白异常的检验。•4.PNH的检验。•5.免疫性溶血的检验。铁指标检验的几个概念•1.血清铁(serumiron)。•2.血清转铁蛋白(serumtransferrin)。•3.血清铁蛋白(serumferritin)。•4.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5.转铁蛋白饱和度。1.原理一、SI(serumiron)SI(serumiron)的测的测定定SFPH↓+还原剂→Fe2++显色剂→络合物2、参考值:成年男性11.6~31.3μmol/L成年女性9.0~30.4μmol/L3、临床评价:降低:见于缺铁性贫血(IDA)、慢性失血和感染等。增高:见于肝疾病、铁粒幼细胞贫血、慢性溶血和反复输血等。1、原理:二、SF(serumferritin)SF(serumferritin)的测定的测定(125I标记SF+待测血SF)+定量抗体→125I复合物1+复合物2125I标记SF+定量抗体→125I复合物3成人男性15~200μg/L,女性12~150μg/L,小儿低于成人;2、参考值:3、临床评价:①降低:见于IDA早期、失血、慢性贫血等。②增高:见于肝疾病、血色病、急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等。三、TIBCTIBC测定测定1、原理:1.过量铁标准液+血清→SF2.SFPH↓+还原剂→Fe2++显色剂→有色络合物TIBC:男性50~77μmol/L女性54~77μmol/LUIBC:25.1~51.9μmol/L2、参考值:3、临床评价:①增高:见于IDA和红细胞增多症等。②降低或正常:见于肝疾病、恶性肿瘤、溶血性贫血、慢性感染和肾病综合征等。1、原理:当体内缺铁时,铁蛋白的利用加快,肠道对铁吸收也增加。口服放射性59Fe,测定体内59Fe放射性量比率的变化,可推算出铁吸收率。2、参考值:3、临床评价:增加:见于IDA,可高达50%~80%。降低:见于肠道吸收不良综合征。正常:见于正常人、再障、巨幼细胞贫血、急性失血等。正常值:26.0%~35.0%四、铁吸收率测定五、血清转铁蛋白测定1、原理:免疫散射比浊法:利用抗人转铁蛋白血清与待检测的转铁蛋白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其光吸收和散射浊度增加,与标准曲线比较,可计算出转铁蛋白含量。2、参考值:免疫散射比浊法为28.6~51.9μmol/L。增高:见于IDA和妊娠。降低:常见于肾病综合征、肝硬化、恶性肿瘤、炎症等。3、临床评价:1、原理:六、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测定双抗体夹心法。1.血清中转铁蛋白受体+抗体2.抗原抗体复合物+酶抗体;3.加入底物和显色剂,其颜色的深浅与转铁蛋白受体的量成正比。2、参考值:以不同浓度标准品的吸光度值绘制标准曲线,通过标准曲线查出未知标本的转铁蛋白受体水平。3、临床评价:升高: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降低:见于再障、慢性病贫血、肾功能衰竭等。用于临床观察骨髓增生状况和治疗反应。小低贫的初步诊断1.HGB(g/L)男性<120女性<1102.HCT<0.35男性<0.40女性3.RBC(1012/L)男性<4.0女性<3.54.MCV(fl)<80fl=10-15L5.MCH(pg)<27pg=10–12g6.MCHC<0.32血清铁指标检验的应用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铁总铁结合力铁饱和度铁蛋白缺铁贫减低增高减低减低ß地贫正常正常正常正/高慢感贫减低正/低减低增高铁粒贫增高减低增高增高体积不同红细胞的形态第二节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检验一、血清和红细胞叶酸测定二、血清维生素B12测定三、血清维生素B12吸收试验四、血清内因子阻断抗体测定1、原理:一、血清和红细胞叶酸测定叶酸测定(measurementoffolacin)RIA,核素+叶酸→放射碘叶酸化合物。2、参考值:血清叶酸:成年男性8.61~23.8nmol/L女性7.93~20.4nmol/L红细胞叶酸:成人340~1020nmol/L红细胞3、临床评价:红细胞与血清中的叶酸浓度相差几十倍,当未发生巨幼细胞贫血时,红细胞叶酸测定对判断叶酸缺乏尤其有价值。叶酸减低:巨幼细胞贫血,红细胞过度增生(如溶贫、骨髓增生性疾病等)。1、原理:二、血清维生素B12测定RIA法,用抗氧化剂和氰化钾在碱性环境下(pH>12),将人血清中的维生素B12从载体蛋白中释放出来。加入57Co标记的维生素B12,与固定在微晶纤维颗粒上纯化的维生素B12结合物竞争结合,检测其放射活性,其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