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滨分局开展防范电信诈骗集中宣传活动活动中,分局共出动20多名警力,通过在XX县区主要路段设立集中宣传活动点,深入辖区金融网点、居民小区等向银行客户、居民群众面对面传授防骗知识,发放防范知识传单、现场解答群众问题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防骗宣传活动,充分揭露犯罪分子的诈骗伎俩,广泛动员辖区职工群众迅速行动起来,切实提高警惕,进一步共同遏制电信诈骗犯罪。据了解,此次宣传活动,分局共设集中宣传点2个,悬挂横幅5条,发放防骗宣传资料300余份,使集中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有效地提高了辖区职工群众的防骗意识,为今后防范和打击电信诈骗案件打下坚实基础。河滨分局:赵玉萍电话:8606521第二篇: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材料XX县区公安局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材料电信诈骗案件是近年来比较突出的侵财犯罪,犯罪分子利用日益先进的通讯手段、银行渠道以及互联网技术,大肆进行诈骗活动,手段不断翻新。电信诈骗是一种非接触犯罪,侵害对象广,涉案损失大,主要犯罪嫌疑人大多在境外操纵,打击难度极大。一是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人员以受害人涉嫌贩毒、走私、洗黑钱、信用卡诈骗为名,利用受害人急于“摆脱干系、减少损失”的心理,诱使受害人将资金打入所谓的“安全账户”,快速将钱转走。二是冒充银行人员以受害人信用卡透支消费、欠费为名实施诈骗,犯罪嫌疑人发短信或拨电话谎称受害人名下的信用卡欠费要追责,或银行卡在外地消费,受害人辩解后,又称受害人身份被盗用,为保证受害人资金安全,诱骗受害人转入所谓“安全账户”,快速将钱转走。三是冒充电信客服人员拨打受害人固定电话,称“电话欠下巨额话费”,以受害人身份信息被泄露为由,骗取受害人将资金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快速将钱转走。第1页共9页四是冒充税务人员以购车、购房办理退税为名实施诈骗,拨打电话称国家正在对购车、购房进行退税补贴,进而以交纳手续费为名,要求受害人向指定账户打款。五是冒充部队采购人员谎称要购买某种特定的产品,需要受害人联系帮助定货,共同赚取差价,并提供对方联系方式,诱使受害人定货付款。六是冒充学校教师以退还学杂费为名实施诈骗,犯罪嫌疑人冒充学校老师拨打受害人电话,谎称退还学杂费,诱使受害人到银行自动柜员机操作,将受害人账户内资金转走。七是冒充社保局、医保中心工作人员拨打电话,以领取社保、医保等补贴款为由,诱使受害人到银行自动柜员机操作,将受害人账户内资金转走。八是拨打受害人电话,让受害人“猜猜我是谁”,受害人试探着说出一个多年不见的熟人或朋友后,立即确认。若受害人表示怀疑,则以感冒嗓音改变为由搪塞,并称出差路过要来看望,第二天再次拨打电话,以出车祸急用钱为由诱使受害人向指定账户打款。九是通过丢弃各类中奖的会员卡信息,当受害人拾到后,拨打卡上所留的兑奖联系电话,诱使受害人交纳各种费用实施诈骗。十是发送短信,冒充受害人在外地上学的子女,以被“绑架”、“钱包、手机被盗”等为由,诱使受害人向指定的帐户汇款。十一是发送短信,以推荐股票信息为由,诱使受害人交纳保证金的名义实施诈骗。十二是发送短信,低价出售二手车、走私车等虚假信息,当受害人拨打联系电话想要购买时,对方以必须交定金、托运费等为由,诱使受害人向其提供的账户汇款。十三是发送短信,以中奖为由,诱使受害人拨打兑奖电话或者登陆兑奖网站,后以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手续费等为由诱使受害人向指定的账户汇款。十四是发送短信,提供便捷、无抵押贷款,后以需要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等为由,诱使受害人向指定的账户汇款。十五第2页共9页是发送短信,提供银行账号,诱使办理转帐、汇款的受害人将资金转入错误的账号。十六是盗用qq号码,以生病、出车祸需要借钱为由对该qq号码的好友进行诈骗。十七是在互联网开设虚假票务网站或者购物网站,诱使登陆网站购买火车票、机票、贵重物品的受害人汇款或交纳保证金。警方提示电信诈骗是一种高智能犯罪,手段多样。犯罪嫌疑人利用普通群众对电信业务、银行业务不熟悉、不了解的特点,层层设套,诱使受害人上当受骗。预防此类犯罪的关键是保持警惕,既不能有“天上掉馅饼”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