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瓶颈与突破马远(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哈尔滨150020)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目前受到硬件设备、教师素质和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制约,广泛开展教师学科网站活动是突破三大制约的有效途径。关键词:课程整合;信息素养;课程资源;教师学科网站Thebottleneckandbreakthroughregardingtheintegrationofmoderninformationtechnologyandexpertisesystem.MaYuan(HarbinResearchInstituteofEducation,Harbin150020)Abstract:Thereareconstraintsofhardware,InternetproficiencyofteachersandavailabilityofdigitalteachingmaterialswhentheInternettechnologyisusedtoassistteaching.Theactivitiesontheexpertisewebsiteforteachersisaneffectivemeanstoovercometheseconstraints.KeyWords:Courseintegration,proficiencyofinformationtechnology,teachingmaterials,expertisewebsiteforteachers.一、突破三大瓶颈是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前提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当前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有以下三方面现实意义:迅速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广泛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在当前中小学广泛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中受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制约,而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一是除少数学校外,目前绝大部分中小学还无法实现网络教室(一人一机,与互联网宽带连接的局域网)普及到班,广大农村学校连一班一机(计算机加投影电视)的硬件配备也无法实现,二是教师的信息素养尤其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指导思想还有待提高,三是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数字化课程资源极度缺乏。这三大瓶颈已成为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极大障碍。---------马远1962年生1984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物理系,现任哈尔滨市教育研究院电教部教研员二、把握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重点在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中,教育作为成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已置身于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为了实现中国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们必须重视"将迅速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养作为渗透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并力求将信息素养的培育融入有机联系着的教材、认知工具、网络以及各种学习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之中,培养学生查找、评估、有效利用、传达和创造具有各种表征形式倍息的能力,并由此拓展对信息本质的认识"。信息技术既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对象,更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有力工具,学生的学科学习任务和各类综合实践活动是信息技术双重价值的良好载体。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中,在实践中学习技术,应用基础支持实践从学校教学的层面看,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的整合应是一个以从学校教学的层面看,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的整合应是一个以符合教学和学习需求的方式,高效益地应用信息技术,不断优化符合教学和学习需求的方式,高效益地应用信息技术,不断优化教学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教学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所以应,所以应首先保障学科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此基础上追求发展性培养目标,实现基础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的内在统一与协调发展。鉴于目前广大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在进行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要侧重三个重点:(一)、重教师而不是重学生。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首先是教师应具备信息素养,如果学校只能配置四五十台计算机那应该首先满足教师教研备课和教室的需求,而不是先建设一间微机教室。因为信息素养不是一个培训就能培养出来的,教师在日常备课和教研时如果没有计算机作为必备工具,其真正的信息素养是很难培养出来的。(二)、重素养而不是重技术。计算机技术只是信息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在有些人把信息素养错误的理解为计算机技术,于是简单的认为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就是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其实信息素养的培养是贯穿在所有的教学活动当中,并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一点一滴积累和培养。固然开设信息技术课,让学生尽早接触计算机知识(其实不过是微软技术)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