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液压抽油机油缸杆与游梁后力臂端部之间有轴承连接与特殊驴头连接两种方式。使用铰支摆动油缸,无平衡机构。游梁式液压抽油机第三节液压抽油机一种无游梁抽油机。一、特点1.驱动:液缸活塞,带动抽油泵往复运动,抽油。驱动过程:电机→液压泵→液缸→抽油杆→抽油泵。2.平衡:气动、机械平衡(常用气平衡)3.优点:无级调节冲程、冲次、动载小,控制灵活。液压缸抽油泵抽油杆×二、方案及原理1.单循环方案(1)结构:泵、阀、缸、活塞杆连光杆,闭式系统。(2)工作原理①换向阀左位:上冲程。泵油进缸下腔,抽油杆上行;空气包释放能量,包内油压向泵入口,增加压力能。②换向阀右位:下冲程。缸下腔油进泵入口,泵油进空气包,储能。×(3)作用效果①上冲程:空气包使泵有灌注压力,泵出口增压,达到举升压力,空气包起帮举作用。②下行程:油泵使空气包储能。油缸油进泵入口,起到背压作用,泵不吸油无法下行。防止活塞,快速下落。(4)优点:结构简单(5)缺点:闭式系统,泵入口压力较高,排出压力受强度限制不可能过高。要满足工作要求,只有加大缸径,使元件参数较大。×2.双循环方案:(开式系统)(1)结构特点驱动与平衡系统分开。油缸:下为工作、驱动缸,上为平衡缸。(2)工作过程①换向阀处左位:上冲程。工作缸下腔充油,上腔回油,抽油杆上行;同时,平衡缸下腔容积增大,空气包放能帮举。②换向阀右位:下冲程。工作缸上腔充油,下腔回油,活塞下行;平衡缸下腔容积减小,空气包储能(起平衡作用,阻止下行。)。(3)优点:泵和空气包一同升举。缸径可小,元件流量减小。(4)缺点:两缸串联尺寸高。活塞活塞×3.三循环方案(相当于三个缸)克服上两种不足。(单:缸径大;双:高)(1)结构特点:两缸:驱动缸(上)+平衡缸(下)。工作缸(独立)。(2)工作过程:①阀左位:下冲程驱动缸上腔进油,驱动、平衡活塞下行,空气包储能。工作缸活塞自重下,下行。②阀右位:上冲程驱动缸下腔进油,活塞上行,抽油杆上行,空气包帮助举升。(3)优点:高度较双循环低。(4)缺点:结构复杂。活塞活塞×三、典型双循环液压抽油机液压—气动系统:液压驱动,气动平衡。1.主要结构工作缸和动力缸,为一个缸;平衡气缸(在工作缸外)。属于双循系统。(1)液控系统①动力元件:泵(1)②执行元件:油缸(5)③控制元件:主阀:液动(2)先导阀:二位四通阀(3)单向节流阀(4)④辅件:油箱、滤器、表。(2)气系统压风机(9);气缸-平衡缸(10);空心活塞—平衡缸活塞(11);气缸活塞45压力开关(12)(电接触压力表)压力开关:指针与电源相接,两个触点(37)、(38),分别与二位四通电磁阀线圈相接。【低气压时,开始下冲程。高气压时,开始上冲程。】低压触点高压触点(3)滑轮装置滑轮2个(让开距离),托架、钢带。托架与主油缸活塞杆及平衡缸的空心活塞杆相连。钢带:一端连与光杆,另一端与平衡缸顶部耳架相连。滑轮作用:减小主油缸高度。冲程长是主缸活塞行程的2倍。光杆速度=2倍活塞速度(托架升高h,悬点走升高2h。)(4)起落装置金属构架(18),起落缸(19),支架(20)。起落缸使装置整体起放(油缸杆缩拉起,伸放下),下端铰接。2.动作原理①阀3(先导阀)左位泵1→管线39→主阀孔40→阀孔41→主缸5下腔→主活塞上行。→管线47→单向节流阀4→主阀芯右盲孔→主阀芯左行(使40与41通)。【主阀芯可在短管(小柱塞—中空)33上滑动】托架16和滑轮14上行,钢带17带抽油杆上行。上行时,主缸上腔油→阀孔42,室Ⅱ,孔43,管线44,滤器8→油箱。45②阀3右位泵→线39→孔40→孔42→主缸上腔-抽油杆下行。→线47→左单向节流阀→主阀芯左孔→主阀芯右行。此时,主缸下腔油→孔41→室I→孔45→线46→滤器→油箱。③主活塞和空心活塞上行,气缸帮助推举;下行,气缸储能。④阀3:由压力开关控制,行程达上死点(气低压)、下死点(气高压),压力变到特定值,指针36摆动与触点37或38接触,使阀3处左或右位。3435注:单向节流阀:进油单通,回油节流。(减小阀芯冲击)主阀芯,三台肩,两盲孔,主阀芯可在左、右有通孔的小柱塞上滑动。“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