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2014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工作规划为了进一步加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根据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校、教育部、财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关于印发〈2010—2014年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工作规划〉的通知》(中宣发【2009】32号)要求,在认真总结我省前5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我省2010—2014年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工作规划。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2010—2014年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工作规划》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全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研修。紧密联系哲学社会科学队伍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按照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创新的要求,进一步增强研修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促进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队伍保障。2(二)总体目标根据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工作的部署和要求,2010—2014年,用5年时间分期分批对我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进行系统轮训,总计培训2800人左右。其中,每年培训高校系统440人,各级各类党校、社科院、社科联、党委讲师团等120人。建立健全研修培训体系和体制机制,不断推进研修工作的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通过研修培训,推动全省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素养和学习能力、科研和教学水平。引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科学回答六个“为什么”,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不断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坚定性。培养造就一批坚持马克思主义、学贯中西的哲学社会科学思想家和理论家,培养造就一批坚持正确方向、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学风优良,适应新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的骨干教师队伍,培养造就一支忠诚于党、忠于人民,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理论联系实际、学贯中西、勇于创新的马克思3主义理论队伍。二、研修对象、内容和形式(一)研修对象根据中宣部、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参加研修的对象年龄一般在55岁以下,原则上要求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具体包括:1、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院、系(所)、教研室负责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人员。2、各级各类党校(含分校)负责人及教学科研部门负责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学科研骨干;省社会科学院负责人及其研究所负责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科研骨干;各级各类社科联负责人及业务管理部门负责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科研骨干;党委讲师团负责人和宣讲骨干。(二)研修内容研修内容应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我国和我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最新成果,体现坚持科学发展、推动中原崛起的总体战略、发展思路、重大举措及实践成果,体现加快中原崛起所必需掌握的知识体系。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每期班次学员特点及时调整充实研修内容。(三)研修形式研修班以听取专题报告、加强自学和集中研讨、进行社会考察为基本形式,每期研修时间30天左右。1、学习原著和文件。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十七大以来党的重要文献,学习党和国家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