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高反应性与支气管哮喘气道高反应性与支气管哮喘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呼吸内科李素云概念概念气道高反应性(Bronchialhyperresponsiveness,BHR)是指气道对正常不引起或仅引起轻度应答反应的非抗原性刺激物出现过度的气道收缩反应。它是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对不典型哮喘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临床上许多病因可引起BHR临床上许多病因可引起BHRBHR本身只能提示而不能诊断哮喘BHR本身只能提示而不能诊断哮喘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机制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机制1.基因调控气道高反应性具有家族倾向,受遗传因素影响,有研究证实,在气道高反应性的形成因素中,遗传成分占60%左右,提出气道高反应性不仅仅是常染色体单位点调控,可能有多位点共同作用。也有人提出气道高反应性的遗传模式为不完全外显的常染色体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导致哮喘的发生。许多研究将气道高反应性的调控基因定位于染色体5q及11q上。遗传因素还控制人体产生特异性IgE的免疫反应基因和非特异性IgE合成的调节基因,使人体气道的受体处于不稳定或反应性增高状态。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机制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机制2.气道炎症气道炎症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最重要的机制之一。当气道受到变应原或其他刺激后,由于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参与、气道上皮和上皮内神经的损害等而导致BHR。参与参与BHRBHR的炎性细胞包括肥大的炎性细胞包括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和T细胞中性粒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这些细胞相互作用可以淋巴细胞等,这些细胞相互作用可以分泌出分泌出5050多种炎性介质和多种炎性介质和2525种以上种以上的细胞因子,构成一个与炎症细胞相的细胞因子,构成一个与炎症细胞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使气道反应性增互作用的复杂网络,使气道反应性增高。高。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机制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机制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机制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机制迄今发现的细胞因子中,以IL-3、IL-4、IL-5与气道慢性炎症形成关系密切,IL-3与肥大细胞存活有关,IL-4促进B淋巴细胞产生IgE,IL-5为嗜酸粒细胞存活、激活所必需的因子。在气道慢反应中,嗜酸粒细胞释放各种蛋白质和氧自由基,引起气道高反应。慢性炎症导致了气道高反应性增加,并不是慢性炎症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发生,即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机制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机制3神经因素支气管的植物神经支配很复杂,除胆碱能神经、肾上腺素能神经外,还存在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NANC)神经系统。BHR与β-肾上腺能受体功能低下、胆碱能神经兴奋性增强和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的抑制功能缺陷有关。气道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到物理性刺激或受到组胺、缓激肽、嗜酸细胞的毒性蛋白等刺激时,引起P物质、神经激肽A、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从感觉神经末梢释放,这种感觉神经末梢逆行释放神经肽的过程称轴反射。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机制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机制轴反射导致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炎性渗出。这种由轴反射引起的炎症称神经源性炎症。哮喘患者比正常人更易发生神经源性炎症-即感觉神经释放神经肽的能力更强。气道的炎症反应可影响神经和神经肽调控机制,而神经机制反过来也可影响炎症反应。气道高反应性的测定气道高反应性的测定气道高反应性的测定气道高反应性的测定1.组胺和乙酰胆碱的激发试验采用组胺或乙酰甲胆碱吸入作为刺激原,以FEV1/PEF;的变化为指标,绘制其剂量反应曲线。在曲线中可求得产生较对照FEV1/PEF降低20%的最低药物浓度(PC20)或剂量(PD20)气道反应性测定方法(支气管激发试验)一.受试者应具备的条件1.疑为哮喘或哮喘患者受试时症状已缓解,无呼吸困难和听不到哮鸣音。2.试验前FEV1≥70%预计值3.停用茶碱类,β2激动剂、抗胆碱药物及吸入糖皮质激素12小时,停止口服糖皮质激素48小时,停用抗组织胺药物48小时。4.进行激发试验前须经医生检查,心和(或)肺功能不全,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妊娠等不宜进行本项试验。二药物的稀释与保存用生理盐水稀释磷酸组织胺或氧化乙酰甲胆碱,冰箱4度保存,可用2周。三试验方法潮气量1采用Wright或DevilbissNo646雾化器,压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