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他带着疑问反复做了许多,结果都证明了自己的导师的结论是错误的。②在江南,虽然刚刚经历过一场罕见的大雪,但还是可以感觉到有春天温和的。③事实证明,这种机制已经不我们的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改革势在必行。A.实验气味合适B.实验气息适合C.试验气味适合D.试验气息合适解析理论在前,为检验理论而做,所以用“实验”。“气味”指具体的可以闻到的气味或多用作贬义的人的性格和志趣,“气息”意为“气味”时,既可用于具体事物,也可用于抽象事物,所以选“气息”。“适合”是动词,“合适”是形容词。答案B2.填入下列文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白描是使用最的笔墨,不加烘托,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文学表现手法。②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与黄庭坚、蔡襄、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③中美两国保持正常稳定的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与发展。处理中美关系应着眼于全球,着眼于21世纪。我们主张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对话解决分歧。严格遵循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确立的各项原则,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中美关系会得到改善和发展。A.凝练别具一格只要/就B.简练独树一帜只要/就C.简练独树一帜只有/才D.凝练别具一格只要/才解析①句“凝练”重在“紧凑”,而“简练”重在“简要”,白描重在简要而不在于紧凑。②句“别具一格”只是说“另有一种风格”。但“独树一帜”为“与众不同,另成一家”之义,与后文配合更为贴切。③句单独看,则难以区分是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但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此处意在强调表达对中美保持正常稳定之关系的期望,用充分条件句较为合适。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和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A.研究院刚接到一项科研任务,大家一致主张请张教授出道主持,然而院长却力排众议,大胆起用了刚刚出山的大学毕业生。B.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并实现绕月飞行,中国航天事业取得巨大成绩,真叫人刮目相看。C.作为一名有上进心的学生,就应该做到在学习时对外界的任何影响都充耳不闻,全身心投入到书本上。D.现在,成为“作家”当个“文化人”又成了那些歌星、影星们的追求,然而他们所出的书,内容粗浅,文法不通,实在让人不忍卒读。................解析A项,“出道”“出山”两词应对调。“出山”比喻出来做官,也泛指有经验的人出来担任某种职务,从事某项工作。“出道”指学徒学艺出师,泛指年轻人初入社会,开始独立工作。C项,“充耳不闻”指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能用作形容人专心,没有听见。D项,“不忍卒读”指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内容凄惨感人。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答案B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关于城西道路改造的建议,市民寄来很多信件,报社版面有限,准备刊登,以飨读者。②家长付出代价给孩子陪读,是提高孩子的高考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却事与愿违。③你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不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会犯大错误的。A.摘要本义终于B.择要本意终于C.择要本义终究D.摘要本意终究解析摘要:摘录要点(多指从报刊杂志上摘录文章、文字)。择要:挑选要点。本意:原来的意思或意图。本义:词语的本来意义。终于:表示预料或期待中的事情或者肯定要发生的事情,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已经出现。终究:毕竟,终归。答案D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最恰当的一句是()A.她善缝纫、刺绣,“三岁吟诗,四岁习画”,自幼便爱到弟弟们就读的私塾去偷听,不喜欢女红,被父母斥为“不安分”的小姑娘。B.有人说,傅斯年与胡适一样,是位“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的复杂人物。而傅斯年也姑妄言之:“谁都没有资格骂胡适,只有我可以骂,只有我才有资格骂。”C.在困难的日子里,为节省开支,林海音自己设计服饰,花钱不多,却把三个女儿打扮得花团锦簇。D.余光中不仅是诗人和教授,也是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擅长评论并翻译,著作极丰,迄今已结集出版的各式作品达五十多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