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考察报告现代农业考察报告【摘要】:3月5日至10日,我随市党政代表团先后考察了XX省XX市、XX市、XX市、XX市和XX市。这次考察虽然是一次综合性考察活动,但通过考察,我深深感受到,XX省作为农业大省,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其农业大省的3月5日至10日,我随市党政代表团先后考察了XX省XX市、XX市、XX市、XX市和XX市。这次考察虽然是一次综合性考察活动,但通过考察,我深深感受到,XX省作为农业大省,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其农业大省的地位不仅没有削弱,而且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农业多项指标也不断创出历史新高,粮食、油料产量居全国第一,其中小麦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全省牧业产值、大牲畜存栏、肉牛产量、山羊存栏都居全国第一,在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上创造了许多宝贵经验。这是XX省紧紧抓住中央推进中部崛起的契机、不断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的结果。XX省的经验启示我们,农业同样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同样可以为富民强市做出贡献。我们要抓住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把我市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一、河南的经验1、XX省坚持以培育龙头企业为重点,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整体效益,使农业大省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对推进向农业强省跨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河南全省9700万人口,农民就有7500万人。按照XX省的规划,在20XX年,要把7000多万农民中的2000多万人变成“市民”。而这光靠鼓励农民外出打工显然不够,必须打造一个吸纳、带动能力巨大的支柱产业,像“传送带”一样让农民与城市连通。河南的优势在哪里。河南人通过深入分析认为,河南的优势在粮食。“粮带子”从田间可以延伸到餐桌,其间要经过多个环节,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潜藏着巨大的利润,是连接城乡的一条“金带子”,是把农民带向工业化、城镇化的“传送带”。河南粮食加工业的崛起,是传统农区走向工业第1页共7页化的“经典之路”。近年来,在打造全国最大的粮仓的同时,XX省以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奋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出双汇集团、莲花味精、南街村等大批全国知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知名农产品品牌。著名的双汇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总资产约60多亿元,员工4万多人,年屠宰生猪能力1500万头,相当于河南全省生猪出栏量的三分之一左右,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230亿元,上缴税金11.5亿元。莲花味精集团不仅是国内最大的味精生产和出口基地,还是世界单厂生产能力最大的厂家,2006年产味精22.5万吨,转化小麦100万吨,相当于当年周口地区夏粮总产的125%,上缴税收上亿元。三全食品公司年产速冻食品占全国五分之一以上,带动2万多人就业,年上缴税收3000多万元。XX市全市358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43.7万户,全市建成了全国人工种植面积最大的金银花基地、全国面积最大的绿色红提葡萄园区、黄河中下游面积最大的优质水稻基地等,拥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102个,2006年各类特色农畜产品基地占种养业的60%,产值占农林牧渔业产值的65%。XX市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1家,2006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3.8亿元,全市四大怀药种植面积24.3万亩,小麦种子面积65万亩,是全省最大的小麦种子基地。XX市人口2617平方公里,人口253万,却拥有全国食品工业百强企业4家、全省食品工业五十强企业6家,形成了以4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为核心、10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为骨干、266家中小型龙头企业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全市龙头企业及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年加工转化粮食300万吨,占全省的11.1%;年加工生猪1400万头,占全省的23%;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增加值占整个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河南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面粉及面制品加工基地,面粉、挂面产量居全国第一;火腿肠占国内市场总销量的80%,速冻食品占国内市场总销量的60%,方便面年产量占全国的近三成。河南在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已经走在中西部省份前列。河南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证明,农业搞得好,不仅可以富民,而且可以强市;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