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周期与内分泌目录前言1.相关激素及其作用2.相关激素及其神经内分泌调控3.内分泌与疾病4.月经周期与保健5.男性的“月经”周期关于月经周期的传说具有魔力的每月流血而不死,而且毫发无伤,于是他们认为女性具有神性,也就是具有魔力绝大多数人类社会都存在月经禁忌不洁净凡接触到的都被污染在远古时代,原始人已经发现妇女周期性出现阴道流血现象研究简史在大约6000年前,就在动物骨头上,发现了关于女性月经周期的纪录。英国于14世纪时称月经为“menstrualflow”,16世纪普遍用“menses”的名称。1820年曾出现“按月周期”的说法。到了19世纪后期才有“月经”的名称有关月经周期生理变化的研究起于1840年,Recamier应用子宫刮匙刮取子宫内膜。1908年,Histchmann及Adler(维也纳)对子宫内内膜周期性变化作了第一次组织学描述。1912年Schickele研究了月经停止的机制。Arey(1930)研究发现月经周期平均为28.4天。Marker(1940)研究了子宫内膜在月经期的血管结构等。Cullen(1960)发表了月经过多与子宫内膜的异常组织学特性有关。以后Schorder(1914)、Novak(1927)也发表了类似的文章。随着研究的发展,19世纪研究者发现了,月经的周期性发展是与卵巢周期有密切联系的。什么是生殖周期整个生殖年龄阶段中,生殖器官持续地按月发生周期性变化(一周期大约为28天)的生理现象。与下丘脑、腺垂体、卵巢、子宫、输卵管、阴道以及乳腺的功能活动有密切联系。包括了卵巢周期和子宫周期(月经周期)。卵巢周期卵巢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生理现象。主要包括卵泡发育与成熟、排卵及黄体的形成与退化。分为卵泡期,排卵期,黄体的生成与消亡子宫周期(月经周期)(menstrualcycle)是女性为卵子的可能受精所准备的过程。受卵巢的周期性变化而产生变化。子宫内膜的变化最为显著。可以分为:月经期,增生期,分泌期。卵巢周期的过程1.卵泡的发育与成熟卵泡(ovarianfollicle)由卵母细胞与卵泡细胞两部分组成。卵泡的发育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始卵泡、生长卵泡和成熟卵泡。其中生长卵泡又可分为初级卵泡与次级卵泡。原始卵泡初级卵母细胞卵泡细胞胚胎时期形成青春期开始成熟卵泡次级卵母细胞卵泡细胞极体初级卵泡次级卵泡由初级卵泡发育至成熟卵泡需要85天左右,是跨越了几个月经周期的。卵巢周期的过程2.排卵(ovulation)①定义:成熟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及其周围的透明带、放射冠随卵泡液一起从卵巢排出的过程,称排卵。②排出的结构:次级卵母细胞及周围的透明带、放射冠排卵的结束标志黄体期的开始3.黄体期(corpusluteum)1)形成成熟卵泡排卵后,卵泡壁塌陷,在LH的作用下,卵泡壁的细胞分化为一个体积很大并富含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称黄体。2)结构由颗粒黄体细胞和膜黄体细胞构成,细胞间血管丰富。功能颗粒黄体细胞分泌孕激素,膜黄体细胞和颗粒黄体细胞共同分泌雌激素。卵巢周期的过程卵巢周期的过程4.黄体的衰亡黄体的衰亡使得孕激素和雌激素的分泌量减少,子宫内膜的分泌物开始剥落,出血。子宫的周期性变化子宫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周期性的变化,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落。分为:增生期,分泌期,月经期1.增生期(proliferativephase)卵泡期周期的第5~14天①上皮分裂、增殖,修复内膜创面②子宫腺增生,由短而直→长而弯曲,数量由少→多。③固有层水肿,其中基质细胞分裂、增殖,产生大量纤维和基质。④螺旋动脉增长、弯曲⑤内膜厚度增厚(可达1~3㎜)卵巢内卵泡生长2.分泌期(secretoryphase)黄体期排卵、黄体形成周期的第15~28天①上皮分泌细胞出现分泌活动。②子宫腺腺细胞内出现大量糖原,腺腔扩大,腔内有嗜酸性分泌物。③固有层水肿明显,其中基质细胞增生并分化为两种细胞3.月经期(menstrualphase)周期的第1~4天。内膜功能层因缺乏雌、孕激素的支持而退变、坏死、剥脱、出血,即为月经。月经期末,内膜基底层残存的子宫腺上皮开始增生,使子宫内膜转入增生期。黄体退化,卵泡期开始1.各种激素及相关作用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此外,肾上腺皮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