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乡先进群体先进事迹体会学习新乡先进群体什么精神当前,全国上下正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目标就是为了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保持与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然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理论都要与实践相结合,做事需要理论的指导,学习同样离不开实践作为参照。新乡先进群体所在的乡村现已成为全国、全省大规模基层党员干部培训的重要基地,他们的个人事迹和实践经验成为全国8000多万党员、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学习的榜样。因此,以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为指导,结合新乡先进群体这本实践教材,我们再次对新乡先进群体中的典型进行了剖析,从他们身上,我们明白了对党忠诚、坚定理想信念的内涵;懂得了帮助乡亲摆脱贫困、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意义;体会到了艰苦奋斗的价值、敢于担当的勇气;感受到了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情怀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这些,都值得我们每一名共产党员学习。学习他们对党忠诚与坚定的理想信念。新乡先进群体中的模范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热爱中国共产党,带领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念无比坚定。史来贺一生坚定带领群众跟着共产党走,相信共产党一定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范海涛认为只有自己切实为群众多做好事,群众才会从他身上感受到共产党的好,就会信任共产党。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这样执着地做。答案只有一句: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他们奋斗的目标和追求是一致与不变的,那就是为群众谋利益,把群众带“富”又带“好”。这种坚如磐石的信念、这份血浓于水的真情,为新乡先进群体的产生和成长提供了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学习他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优良作风。新乡先进群体中的大部分典型都是在贫穷的乡村里成长起来,自觉创造条件改变农民生活状况的。他们确立的创业目标是“建设一流社会第1页共3页主义新农村”;确立的创业理念是“有条件干,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确立的创业精神是“创大业作大难,创小业作小难,不创业穷作难”;确立的创业思路是“一个困难一个困难地克服,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攀登”。正是这种不畏困难、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使他们在不等不靠的情况下,带领群众克服了一个个艰难险阻并最终走上富裕之路。在每一位新乡先进模范身上,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们不怕苦,不怕累,这是一股狠劲,是一种善打硬仗、善攻堡垒的韧劲。正是有了这种精神,郑永和带领干部群众在深山老林里、荒野河滩上安营扎寨,一口气大干了十来个冬春,在山区建起五座中型水库和一批小水库,改变了山区缺水状况;吴金印和乡亲们同吃同住并带领大家克服困难、育林造地,使山地绿了起来,农民富了起来。学习他们敢于担当的领头雁精神。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单位、一个村庄,其发展快慢好坏都与他们所处环境的一把手有着密切关系,一把手就是顶梁柱,就是主心骨。刘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是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史来贺几十年不跟风,不折腾,坚持实事求是,他从刘庄集体经济基础好、村民生活水平高、领导班子团结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了一条更高层次的分工明细、专业承包、集体经营改革新路子,直接进入了农村“二次革命”,把刘庄推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楼村的许福卿给自己定下规矩:拔高的材料不念、掺假的成绩不讲、失实的数字不报……他们敢于担当,实事求是,不断扫清思想障碍,冲破体制束缚,调整发展思路,找到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子。学习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新乡先进模范人物长期生活在群众中间,深知民情民意,“政之所兴,在于民心”。扎根基层、扎根群众,淡泊名利、乐于奉献,是他们的共有品质。他们坚持“宁肯亏自己也不能亏百姓”的为政之道,认为只有干部乐于吃亏,才能取得民心;只有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群众才会放心。史来贺无论成绩多大,总是牢记“两个务必”,他对刘庄贡献最大,但报酬只取平均值;吴金印为乡亲们育林造地,常年在村里和百姓同吃同住,女儿病了也不能回第2页共3页家安排医治,结果耽误病情,造成终身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