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浅谈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几点体会关键词:小学生口算能力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是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的重要内容。新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可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促进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同时,口算还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在工农业生产、市场交易、日常生活等方面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不仅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而且学生口算能力的高低也反映了学生个体的数学素养。”因此,口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我在如何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的教学实践中有如下几点体会:一、加强直观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小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是一个从直接感知实物过渡到表象的思维过程。因此,从认识10以内的数开始,我就十分注重直观教学:课前准备好学生平时喜爱的实物、图片,课堂上多让学生数一数小棒,数一数图片,数一数手指,帮助学生强化数感。然后进行分一分,合一合的训练,帮助学生建立表象。从而使学生在掌握10以内各数的同时,为口算1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打好扎实的基础。再通过分一分、合一合的直观操作活动建立表象,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二、注重算理教学,加快口算速度在口算教学中,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生理解算理,教学大纲要求:“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因此在教学时,我十分重视算理教学。使学生在应用中理解口算算理,正确掌握算法,逐渐简化思维过程,形成口算技巧。如一年级小学生用凑十法计算9+2时,初学需要详细说出计算过程:因为9和1组成10,先把2分成1和1,9加1得10,10再加1得11,这是计算9+2的具体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和找出规律后,可以简化思维过程,只要思考先把2分出1和9凑成10后,剩几就是十几。最后省略计算过程,直接算出9+2=11,然后又从抽象到具体,即按规律计算。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出示16-7,不要急于把现成的“破十减”灌输给学生,而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学生会摆一摆学具,找出答案“我是这样想的,先算10-7=3,再算3+6=9。”;“我是这样想的,先算16-6=10,再算10-1=9。”有的学生用扳手指数数,“我是这样想的,把16记在脑子里,伸出7个手指头,从16开始,一边屈指一边数,15、14……结果是9。”有的用“做减想加”来计算,“因为9+7=16,所以16-7=9”;此外,对较特殊的口算内容,应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如一年级教材中有关“0”的运算,其特性有:①同数相减得0;②0与任何数相加得任何数;③任何数减0还得任何数。让学生理解算理和掌握规律,方法活了,口算就可以达到熟练的程度。三、注重算法多样化,实现学生对算法的自主优化。由于小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时,有些学生喜欢用“破十减”、有些喜欢用“做减想加”。这时,在体会算法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实现学生对算法的“自主优化”,教师切不可“一刀切”,不然会适得其反。例如:我班有一个学生,他每次在口算退位减法时,总喜欢扳手指,我想改掉他这个“毛病”,于是利用中午休息时间个别对他进行“破十减”指导,结果越发糟糕,不但算得更慢而且错误率更高,还不如扳手指速度快。由此可见,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同时要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的发展。四、持之以恒,才能有成效。口算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脱离算法达到脱口而出的境地,但这个目的不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