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自然地理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二部分自然地理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二部分自然地理高考总复习地理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2.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分布特点及其影响。第二部分自然地理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二部分自然地理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二部分自然地理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二部分自然地理高考总复习地理第二部分自然地理高考总复习地理1.三圈环流的形成(1)如果地球不自转也不公转,且地球表面的物理性质是均匀的,那么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而产生的高低纬度热量不均,会导致在赤道和两极之间形成闭合环流,即赤道处形成上升气流,两极处形成下沉气流,近地面空气由两极流向赤道,高空空气由赤道流向两极。如下图所示:第二部分自然地理高考总复习地理(2)考虑地球的自转,大气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将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第二部分自然地理高考总复习地理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第二部分自然地理高考总复习地理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主要特征(1)气压带气压带分布成因性质气流特点极地高压带(2个)南北纬90°附近热力原因冷高压下沉干冷副极地低压带(2个)南北纬60°附近动力原因冷低压上升温湿副热带高压带(2个)南北纬30°附近动力原因热高压下沉干热赤道低气压带(1个)0°附近热力原因热低压上升湿热第二部分自然地理高考总复习地理(2)风带风带分布风向属性(影响气候)北半球南半球极地东风带(2个)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干冷中纬西风带(2个)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西南风西北风温湿低纬信风带(2个)赤道低压带与副热带高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干热第二部分自然地理高考总复习地理注意:①低压带和西风带影响的地区多阴雨天气。②高压带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大陆东部因温暖海洋上的信风带来水汽,降水较多。第二部分自然地理高考总复习地理3.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就北半球而言,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如下图所示:第二部分自然地理高考总复习地理1.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季节变化由于地球表面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及陆地表面形态的高低起伏,气压带并非都呈带状分布。其中南半球因海洋面积占优势,地球表面性质相对均一,纬向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30°S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而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割为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具体如下表所示:第二部分自然地理高考总复习地理月份被切断的气压带亚欧大陆太平洋北美大陆大西洋1月副极地低气压带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北美高压冰岛低压7月副热带高气压带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北美低压亚速尔高压第二部分自然地理高考总复习地理2.季风环流——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1)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成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1月份在北纬6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冷却快,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又称亚洲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低压中心(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低压中心(冰岛低压)。这时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影响,大气由亚洲高压吹向阿留申低压和赤道低压,在东亚季风区表现为西北季风,在南亚季风区表现为东北季风,如下图。第二部分自然地理高考总复习地理1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冬季风第二部分自然地理高考总复习地理7月份,在北纬30°附近,由于亚欧大陆受热快,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印度低压(又称亚洲低压)最为突出,使分布在此处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印度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高压中心(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上的高压中心(亚速尔高压),这时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及地转偏向力影响,大气由北太平洋的高压中心吹向亚洲大陆,在东亚季风区表现为东南季风。对于南亚地区来说,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北移,位于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跨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如下图。第二部分自然地理高考总复习地理7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夏季风第二部分自然地理高考总...